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共享知识 热潮来袭
作者:冯松龄


    ■本报记者 冯松龄 文/摄
  “互联网时代,因知识爆炸带来知识超载,使得每个人都会发生内心的焦灼。”11月16日,在“2017腾讯媒体+峰会”上,果壳网首席执行官、分答创始人姬十三在发表题为《新草原:知识的再造与学习的巨变》演讲时说,知识的生态链正在发生变化,一是知识的浅化和简化,二是知识的超载与爆炸,三是专家的变迁与网络深知识,四是知识付费将成为一种信息筛选机制。
  让专业知识更快地传播,让专业知识去辟谣,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这一年4月,问咖、值乎上线;5月,分答、知乎Live面市;6月,“李翔商业内参”、喜马拉雅FM“好好说话”推出。知识付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喜马拉雅FM激活用户规模已突破3.5亿人,拥有500万名主播,而知乎的用户规模也已达7000万人。分答平台上线后在短短的42天内累计访问用户即超过1000万人次。“得到”凭借大咖专栏、电子书、音频等付费订阅内容迅速招揽用户。
  知识付费兴起是对知识产品变现的一种探索。这不仅得益于随着互联网发展激发的个体学习的欲望、新技术的进步、消费能力的提升,互联网时代产生大量碎片化的时间也为这一波知识消费热潮提供了时间条件。当前,知识付费的市场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教育亲子、文化阅读、财经创业、健康养生。换句话说,消费者在这4个领域的付费意愿较为强烈。从产品的形式上看,主要有专栏付费、直播互动、知识问答及线下约见等类型。
  知乎和得到是目前知识付费领域最领先的两个企业,分表代表了UGC(普通用户原创内容)和PGC(专业、专家生产内容)的行业高度,控制着内容生产的半壁江山,其近几年的发展也颇具代表性。目前,知乎已发展用户近7000万,产生1500万个问题、5500万个回答和25万个话题。知乎通过用户自我筛选形成高质量内容,通过问题连接用户形成社区黏性。2016年6月6日,知乎上线知识问答产品值乎3.0上市。用户向他人付费提问,每个语音回答都可以被所有人付费收听,收听的收入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这类知识问答最大的问题在于收费模式,付费后觉得满意钱就归作者,不满意钱就归知乎官方。用户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而知乎官方对知识的回答者又无法评价。因此,这种模式在前期明星、大V导入时关注度很高,但后劲不足。
  当前知识技能分享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发展模式、产权保护、监管制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分享内容泛娱乐化。少数知识付费平台发挥明星效应,通过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提升平台活跃度,背离了知识分享的初衷,对众多拥有知识盈余的专业人士产生了挤出效应,甚至出现高质量用户逃离现象。二是知识产权问题突出。各类知识传播新载体大量涌现,对于“知识”版权的界定相对模糊,保护力度还比较薄弱。
  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防止原创知识被抄袭传播,成为知识付费的主要瓶颈之一。三是监管审查亟待创新。当前知识技能分享以语音问答、直播、短视频等为主要形式,强调互动性、即时性,与之相适应的审核技术不成熟,带来监管风险。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聚焦共享经济】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共享知识 热潮来袭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