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信用卡代偿靠谱吗?
作者:聂国春
图片


    林海燕制图
■本报记者 聂国春
  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不少持卡人在做好吃“土”准备的同时,开始收到不忍直视的信用卡账单。还不上款影响个人征信,不还全额又要面临高额利息或是手续费,怎么办呢?于是,号称费率低于信用卡分期的信用卡代偿业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应运而生。
  这种业务真的能为消费者省钱吗?它的兴起到底是开辟了现金贷业务的新模式,还是暗藏玄机?
“五折代还”信用卡
  “信用卡刷爆找小黑鱼,信用卡没钱还找小黑鱼,信用卡拿不到找小黑鱼,无卡消费就找小黑鱼”……日前网络上的这则广告引起了郭小姐的注意。郭小姐五一出国旅游了一趟,信用卡差点刷爆,正纠结是不是要办理信用卡分期还款。郭小姐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咨询后,觉得比信用卡分期费率低,所以决定尝试一下他们的代偿业务。
  所谓信用卡代偿业务,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偿还发卡银行的信用卡账单时,通过在第三方机构申请较低利率(低于信用卡账单分期利率)贷款的方式一次结清信用卡账单,再分期还款给第三方机构。
  记者调查发现,“低利率”也是这些信用卡代偿平台宣传推广时的主打口号,有的甚至宣称“银行利率五折起”。
  那么,代偿业务真的能为消费者省钱吗?在我爱卡网,网友杨女士展示了她的还款单。杨女士总共获得代偿平台2万元的额度,分12期归还,利息总额约为1000元。而2万元如果在银行做分期12期,应付利息总额为1970多元。这样下来,确实节省了近一半的费用。
市场空间巨大
  正因为利率相对较低,能解决持卡人的燃眉之急,信用卡代偿市场空间巨大。
  从2007年的0.9亿张增长至2017年的5.88亿张,中国信用卡存量增长了6倍多,使用信用卡消费逐渐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央行《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663.11亿元,占信用卡应偿还信贷余额的1.26%。
  《中国信用卡代偿行业研究报告》指出,自2012年至2016年,我国信用卡代偿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2017年信用卡代偿市场贷后余额规模在870亿元左右。选择信用卡代偿业务的人群收入中等,其中月收入在5000元至1万元的占据一半比例。目前代偿行业还处于能力建设的阶段,整体发展空间巨大。按照银行信用卡生息资产规模估算,2017年信用卡代偿市场容量在2.71万亿元左右,预计在未来三年间保持38.6%的年化复合增长率。
  艾瑞集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李超称,美国等国家已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信用卡代偿市场,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机构扎堆介入
  记者调查发现,面对巨大的市场,众多机构纷纷入场。
  信用卡代偿领域的玩家早先集中于一批民间互金平台,如卡牛平台推介的中原提钱还、小赢卡贷、指还王、省呗、你我贷等。随后,一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服务机构也进入这一蓝海,如包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萨摩耶、小花(厦门)等。另外,新浪、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纷纷加入。
  在代偿平台悄悄渗透进信用卡持卡人之时,也有商业银行开始在账单分期上发力,与代偿平台抢食用户资源。今年3月,招行信用卡官方微信就向部分用户推送了一条关于e分期的内容。其运营模式与第三方信用卡代偿相关的信贷产品类似,但e分期只能根据用户当期已出账单金额来申请,直接还入持卡人本人招行信用卡,不支持他行信用卡还款。
使用还须谨慎
  信用卡代偿业务看上去很美,但记者体验发现问题也不少。
  以小黑鱼为例,持卡人如果想申请,就需要完成身份验证、手机认证、储蓄卡认证、个人信息认证,在认证过程中,需要填写大量密码,甚至手机安全密码也需要提供。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而在一个名叫还返的平台,其甚至自动勾选了“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复选框。“此类业务涉及信用卡违规套现、平台收取高额费用、用户信用卡信息安全等问题,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在5月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互联网金融新业态风险巡查公告中如是表述。
  据介绍,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到140余家代还平台。其中,相关网站平台70余家,在运营APP有80余款。主要业务模式分为套现贷模式、平台代偿模式、信用卡套现模式3种。
  专家指出,对于理性的消费者而言,信用卡代偿的确可以较低的成本解决消费者的资金周转困难;但对恶性循环的消费者而言,信用卡代偿平台就是“砒霜”,让消费者陷入偿还贷款的无底洞。如果一定要选择代还平台,一定要仔细甄别平台工商注册信息、股东信息、风控背景等;同时,在提供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安全,并注意按时还款,以免影响征信记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信用卡代偿靠谱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