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说起人工智能(AI),很多人都在担忧其对人类社会的威胁,但事实上——
人工智能没那么可怕
作者:武晓莉
图片


      前不久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国际电信联盟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推动AI的正当使用,造福全人类”,呼吁各成员国重视AI,引导AI领域的创新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AI并不可怕,它只是扩展人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在应对贫穷、饥饿、教育、平等和环境保护等重大挑战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机器并不能够全面超过人类,因此对于AI,人类不必恐慌,而应该积极去推动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知,从基础电信运营商到产业链其他各方,都在积极努力张开双臂迎接AI,让科技的进步为人类幸福生活的提升作出贡献。交通、社区、翻译、医疗……一个万物智联的应用场景正在全面展开。
机器人会超越人类吗
  2018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展示了DuplexAI语音技术,这款AI能够模仿真人语气、语速,以流畅的人机交互方式帮助用户完成美发沙龙和餐馆的预定操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话者居然没有发现他们是在和一个机器人说话。
  在AI领域,如今最甚嚣尘上的观点莫过于“总有一天,基于AI的机器人会超越人类并征服人类”。一个美国专家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奇点临近》,预测AI爆发式进步后可能会对人类产生的可怕影响。“机器人怎么能够全面超过人类?这是没有道理的,不必恐慌,而应该积极去推动发展。”中国AI学会原理事长、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钟义信认为,惧怕AI完全是杞人忧天。他说:“机器能力越是强,人类自身的能力加上它的能力,人的能力就更强。”
  钟义信认为,人们从几年前开始忧虑AI对人类的超越,主要是因为没有厘清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人类的智能是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步,保证人类不断地通向更美好的未来。而AI的用途与机器相同,主要用于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去研究用机器发现问题。
人工智能正加速落地
  AI是引领未来的前沿性战略性技术,信息通信行业对共同推进AI正在形成共识,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新一代AI。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就制定了《促进新一代AI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王卫明副司长介绍说,近几年来,大数据的积累、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AI发展进入新阶段,AI正加快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融合,带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转型、促进社会进步。可以说,经过多年发展,AI正迎来新一轮机遇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正在加速推进。
  我国在AI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重要突破,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逐步进入了实际应用。
  王卫明介绍说,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我国将力争在AI的重点产品、基础能力、融合应用和体系化支撑四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而基于市场需求培育AI创新产品及应用,将实现针对智能控制产品、智能理解产品、智能硬件产品三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其中将率先突破的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和智能家居八大类产品。因为这些智能产品已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部分细分领域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由点到面的突破,带动AI技术深入应用。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当前,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加快布局操作系统、平台、自动驾驶等应用,形成了高效创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行动计划》立足智能汽车领域发展前景,提出了构建软件、硬件、算法一体化的车辆智能化平台等任务。同时提出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
让大产业服务消费者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战略,为我国AI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说,AI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要培育新的消费动能,让巨大的AI产业早日为消费者服务。
  张峰表示,当前AI正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国际领先企业也在争相布局,资本市场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AI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技术创新成绩显著。我国在国际上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语音识别及视觉、自然语音处理等水平在加快提升,部分细分领域已经进入国际的前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活跃。二是产业规模在持续壮大,涌现了一批独角兽企业。预计到2020年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三是融合应用快速发展,制造、物流、家居、医疗、安防、交通、零售等领域,智能+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应用升级,显著提升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智能化的水平。
  张峰特别强调了AI产业服务消费者的愿景。他说,要发展智能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拓展智能政务面向行政、司法等公共领域,开发智能政务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设智慧城市,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打造城市交通、安防、环保大数据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打造智慧生活,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推广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智慧养老等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为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的生活提供动力。
  张峰表示,希望产学研用各方深化合作,加快AI技术的研发创新、应用拓展和产业化的步伐,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的优质服务,并以此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通信】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工智能没那么可怕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