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张家口市桥西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学校周边小店检查“五毛食品”。 本报记者李建/摄
5月8日中午11点50分,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蒙古营小学周边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食杂店里人头攒动,十几名小学生扎堆儿从货架上挑选自己心仪的小零食,一边撕开包装,一边递给店主五角或一元钱。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注意到,货架上摆放的小食品名目繁多,诸如蘑菇丝、功夫米线、麦香鸡、牛味棒、素牛排、金龙鱼片等,让人眼花缭乱。记者仔细观察这些小食品,要么从感官上就十分油腻,要么包装印刷粗糙、密封不严。而其包装配料,也都是色素、香精、甜味素、阿斯巴甜、味精、辣椒素等添加剂。中年女店主坦陈,这些售价五毛或一元钱的“美味”,大都是面粉加各种调味料做成的,虽然成本不高,但很是“勾人食欲”,恰好迎合了手里零花钱不多的小学生们的消费需求。
记者购买了一袋名为“骷髅脆皮珠”的小食品,撕开后发现是一种艳粉色的小颗粒软糖,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味道。记者注意到,这种净含量仅15克的小食品,配料一项中竟标注了柠檬酸、阿拉伯胶、诱惑红等12种食品添加剂。记者根据其注明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进行查询,未搜索到任何相关信息。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初,张家口市市场监管局向全市下发“五毛食品”整治工作通知,要求以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周边为重点区域,以各地食品批发市场和批发企业为重点场所,对货源不清、手续不全的“五毛食品”进行全面彻底清查。
张家口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科长赵铁民介绍说,此次专项治理活动通过日常检查、监督抽检、集中整治等方式,通过清理无证无照,严把市场准入关,全面清查中小学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坚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行为,同时通过加强市场巡查规范经营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100余人次,检查校园周边和食品经营户820余家,查扣封存问题食品60余公斤,开展针对性监督抽检300余批次。
张家口市桥西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了多次拉网式清查。该局副局长王泽明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本次治理遵循规范与整治并举的原则,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未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进货台账、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的,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促其规范经营;对经营者售卖来源不明、标签不清、“三无”食品、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不按规定贮存条件贮存食品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王泽明告诉记者,今年六一儿童节前,该局将公布最近一次对60批次“五毛食品”开展的专项抽检结果,依法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核查处置,发现涉嫌犯罪的,将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下一步,张家口市将继续加大对学校周边各种隐患苗头的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消除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有效净化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环境。
“管不住、不好管,学校和老师也一度为这些问题食品犯难。”张家口市桥东区铁路斜街小学五年级班主任陈老师说,监管部门重点查处是个好信号,学校和老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些貌似“颜值高口感好”的小食品其实不是好东西。
张家口市桥西区政协委员张春明曾多次提案严管校园周边“五毛食品”。他说:“‘大黄鱼’没有鱼肉、‘蘑菇丝’没有蘑菇,长期以来,这些五毛钱左右的小零食充斥在中小学校园周边,吸引食品安全意识较弱的中小学生,‘馋’住了学生、‘愁’坏了家长、‘难’倒了老师,长期食用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此次‘五毛食品’专项整治,净化了校园周边的经营环境,提高了青少年的食品安全意识,为这次专项行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