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1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分别走访了吉林省通榆县、大安市等地的一些中小学周边的超市和小卖部,令人欣慰的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很多商家明确表示拒售有问题的“五毛食品”。
5月10日中午,记者来到通榆县向海镇的向海学校时,正赶上中午放学,孩子们有的被等候在门口的家长接回家,有的走进校门口对面的超市或食杂店。记者走进一家名为“喜洋洋”的食品店。该店的规模不大,不足100平方米的营业厅摆放了货架,虽然显得有些拥挤,但窗明几净,卫生条件不错。在儿童食品区,记者没有发现存在问题的“五毛食品”,一些儿童饮料、饼干、小零食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标识齐全。交谈中,女店主表示,目前在当地的中小学校园周边,坑害儿童的问题“五毛食品”基本上没有了,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监管部门经常进行巡查,管理十分严格;二是商家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加强。“现在没有人卖问题食品了,都担心把孩子吃坏了。另外,开店的房子都是自己家的,真要是出了问题,推卸不了责任。”女店主说。
在大安市安北街的大安市第二实验小学附近,有一些食品店或超市。5月11日,记者走访发现,在这些店中没有问题“五毛食品”。在校门口,正在等孙子放学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市场监管部门对校园周边的问题食品查得严,学校也经常请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给孩子们上食品安全课,讲解问题食品的危害,还组织家长们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辖区内中小学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次集中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对辖区校园周边的各类店面、摊点进行全面清理,严格审查校园周边地区各类食品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对于无照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认真检查校园周边各类食品零售店、小摊点出售的饮料、奶制品、油炸小食品及方便食品,严防“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假冒食品上市销售;对食品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制度不健全的食品经营户下发“行政指导告诫书”,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自觉履行索证索票备案制度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