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以标准化服务赢得消费者信任
——专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俱乐部分会秘书长张士立
作者:吴博峰
图片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我认为在3年以后,国内汽车救援产业就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市场增速会明显提升。”在第三届中国汽车救援行业大会期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俱乐部分会秘书长张士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坦言,国内救援行业高速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工作推动。
  标准,对于汽车救援行业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无论是专业救援机构、4S店还是大型拖车公司,只有服务标准化,才能有效提高救援企业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竞争力提升。
  然而,在即将“三十而立”的救援行业面前,标准化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据记者了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6年发布了《汽车救援服务管理规范》,意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但文件缺乏实际法律效应,让不少救援企业无视它的存在。“标准需要不断向市场从业者贯彻。”张士立表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非官方、非行政机构,只能发起行业自律。对于救援企业,唯有自己做标准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目前申请汽车救援规范企业等级达标评价规模达到100家,但为了保持公正性和权威性,需要严格审定。
  按照当前发展速度来推算,国内汽车救援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达到每年1亿单的发展阶段。
  针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不少人不禁质疑:“汽车救援需求越来越多,是不是汽车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
  若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要与国内汽车市场面临的市场环境联系在一起。
  2009年,国内车市高速增长,全年接近1400万辆。尔后,2010年市场表现仍然强势,被业内广泛认为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黄金期”。
  经过多年沉淀,那批车型车龄逐渐步入十岁大关。张士立表示,救援市场高速增长不是一件坏事情,这主要是与中国车辆老龄化到来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处于发展萌芽期的新能源车,虽然目前没有车龄老龄化负担,但车辆在日常被救援次数惊人。“每年平均一辆新能源车被救援达到5次。其中,有一半是因为电量续航问题而搁浅在路上,而另一半是因为新能源车自身问题所致。”张士立说道。
  那么,汽车救援行业能否引入互联网因素,复制在其他领域的成绩呢?
  对此,张士立表示,在标准化尚未建立起来时,目前还不是互联网企业涌入汽车救援市场的良机。“现在大家都在谈互联网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只在技术上下功夫,在服务流程上目前没有一家平台公司去推动标准化进程,因为救援行业是线下实体企业,没有标准使每个员工操作各式各样。”
  纵观20余年国内汽车救援行业发展,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固然让人欣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汽车救援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国外汽车救援行业恢复行驶率普遍在70%左右,但国内目前恢复行驶率仅为48%,两者差距明显。
  张士利认为,目前行业基础维修信息没有打通,成为阻碍恢复行驶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未来,救援行业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对于车的服务是有限的,而对于消费者的服务是无限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标准化服务赢得消费者信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