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商局发布近期12315消费者投诉分析——
■本报记者 贾珺
7月20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投诉分析显示,空调维修成为暑期投诉热点。
入夏以来,空调等制冷家电故障维修服务需求日渐旺盛。由于一些空调维修经营者缺乏诚信经营意识,消费者难免会遭遇“山寨”品牌特约维修、虚构故障、小病大修等消费陷阱,蒙受经济损失。
消费者戴先生通过某品牌官方售后服务电话报修空调,售后指派该品牌授权维修商上门服务,维修人员上门后称空调操作杆线路老化,需要戴先生付费800元进行更换。戴先生随后致电售后咨询,售后服务人员称空调仍在保修期内,只需缴纳160元上门费即可。戴先生要求退还多收取的费用,遭到对方拖延。经北京工商部门调解,空调维修商退还其多收费用,戴先生表示满意。
近期,北京市工商局12315、北京市消协96315两条热线陆续接到有关空调维修服务引发的消费投诉。根据投诉内容分析,此类投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维修商家良莠不齐,冒充品牌授权或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在维修过程中虚构故障,借此抬高维修费用;三是因品牌授权服务商变动频繁,导致服务延时、服务质量下降;四是维修配件以次充好或谎称进口材料,借机收取高额费用。
为了避免在接受空调维修服务时遭遇消费陷阱,北京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一要仔细甄别正规的品牌售后电话,可以在空调包装内附的“三包卡”上查看官方电话,或登录该品牌的官网查询,切勿在网上随便查找而遭遇“李鬼”;二要选择有正规资质、信誉良好的家电维修商,不要轻信小广告上价格低廉的不明商家;三是在维修时应注意查看上门人员的工作证件、明确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四要注意留存证据,主动索要维修工单、收费凭据、更换下来的零配件;五是一旦产生消费纠纷,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