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行车安全意识逐渐增强,对于车辆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各大车企也纷纷在安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更多人力物力,通过更多技术手段来避免事故发生。
图一:汽车与电子智能系统的结合,让人们享受了主动安全带来的好处。
图二:汽车安全概念已经延伸到车内外所有道路参与方。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刚刚结束的2018俄罗斯世界杯比赛首次采用了视频助理裁判(VAR),凭借高科技力量,多维度观看比赛画面实现精准判罚,视频助理裁判减少了球场上不必要的误判。
事实上,在汽车的世界里,引入高科技系统同样迫在眉睫。
面对着错综复杂的交通环境,每天交通事故在各地发生,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是汽车生产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演变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9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2.29亿辆。
按照当前增长速度来测算,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3亿辆大关,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拥有国。而伴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安全面临全新挑战。
交通运输部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数高达6.3万人。这样严峻的现实也引起汽车生产企业的重视,并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视为产业发展的一大重点。
“汽车安全配置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初级阶段,各项被动安全首先走上了市场舞台。”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过多年市场检验,目前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比如气囊、安全带、安全车身等已经非常成熟。以气囊为例,除了常见的驾驶员与副驾驶位置安装气囊外,还有侧向气囊和后座气囊等,气囊在车辆应用率也越来越高。
与被动安全不同的是,主动安全,是指有着避免事故发生的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下保证车辆安全的功能。
曾几何时,日系车由于造车理念的不同被人们贴上了“不安全”的标签。殊不知,日系车企在主动安全的布局一直处在领先地位。
以全球主流车企丰田为例,其计划将融合了预碰撞安全系统、车道偏离警示系统、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四种能够在降低事故发生方面效果最明显的主动安全组合套装“ToyotaSafetySense”作为“标配”来搭载在所有车型上。
在此背景下,RAV4荣放、全新汉兰达、C-HR、第八代凯美瑞等多款新车型无一例外搭载了该系统。随着更新换代车型脚步加快,未来两年后丰田几乎所有车型都会拥有更加安全的主动安全技术系统。
无独有偶,日系车企本田在主动安全技术方面的动作同样引人关注。在新一代安全驾驶辅助系统HondaSENSING的帮助下,本田正积极采用主动安全方式提升行车安全性。
“从主动安全技术实际功能来看,很多主动安全技术确实能够在实际行车过程中大幅提高车辆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在这一点上,业内各方的观点都较为一致。”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主任张金换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这种由被动变主动,从高配向“标配”是汽车行业安全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正如荣辉所言,汽车安全配置是时候该走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了。
主动安全功能防患于未然
“本次发布的新车拥有同级最小障碍角,行车安全显著提升。”一些主机厂商常常将此优势作为新车发布亮点来炫耀。
与之对应的是,目前市场上车型A柱障碍角提升空间已经微乎其微。可是,主机厂商仍然不放过每一个0.1°的细微进步,因为这会使车辆在驾驶过程中更加安全。
然而,即便再小的障碍角,由于不可或缺A柱的存在,也会或多或少有盲区出现。
针对这个市场难题,主动安全技术的应用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本月上市的全新奥德赛配备LWC盲点显示系统和MVC360全景影像显示,通过中控大屏让车主在并线超车时原本A柱遮挡的视野盲区部分一览无余。
广汽本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培训科高级讲师尹峥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车辆都是左舵车,A柱对左侧视线影响更大,通过这一“透视”系统,可以消除车辆盲点,避免因此发生的交通事故。
如此一来,车主在起步或驾驶过程中,看一眼中控屏全面掌控车辆四周环境,就可大幅提升安全性了。
雨雪天气驾车,司机视线往往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变道无疑存在风险。盲点监测系统主要功能是消除后视镜盲区,通过微波雷达探测车辆两侧的后视镜盲区中的超车车辆,对驾驶者加以提醒,从而避免车辆在变道过程中由于后视镜盲区而发生事故。
汽车和电子智能系统的结合,让人们享受了主动安全带来的好处。
如今,随着智能网联化的普及,几乎每辆上市新车都安装了一块中控屏。“大屏存在的意义一方面是做娱乐系统,另一方面,就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荣辉说道。
自动泊车系统逐渐成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一个目标。
在试驾第十代雅阁过程中,自动泊车系统的实际表现也让记者体验颇深。
在整个自动泊车过程中,驾驶者只需要按照提示,切换正确挡位和依据屏幕中所示距离控制刹车即可。据记者了解,其自动泊车系统能够支持侧方、垂直等多种停车形式,并且提供驶出的辅助。
显而易见,车辆在全景影像画面帮助下,能够减少由于驾驶者驾驶技能不熟练或停车视野欠佳带来的不便。
消费需求促进汽车主动安全落地
眼下,各种“黑科技”正成为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热点,而关注度最高的非无人驾驶莫属。
作为解放人们双手的驾驶模式,已有许多企业能够完成低速下的基本行驶任务。
与其他品牌开始“试水”自动驾驶技术不同,凯迪拉克于上个月发布的SuperCruise超级智能驾驶系统整合了车道中央行驶保持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并且辅助以增强型GPS定位,通过实时摄像头与雷达传感器形成强大互补,让驾驶者在双手脱离方向盘的时候,依然能够完成安全驾驶。
众所周知,虽然各大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始布局,但由于技术限制,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在短期内并未有明显提升。而凯迪拉克带来的超级智能驾驶系统是业内首个量产并可真正实现在高速公路上释放双手驾驶的智能驾驶技术。
据悉,其原理就是凭借独创的驾驶员注意力保持系统和高精地图数据系统两大核心技术,使驾驶者在双手脱离方向盘之后仍能安全地完成一系列日常行驶操作。
张金换表示,无论何种品牌,何种技术,安全都是研发先进驾驶系统的首要保障。在量产车的范围里,将驾驶员注意力保持系统融入其中,确保车主时刻保持对驾驶的专注和车辆的掌控,这是在主动安全技术方面的又一次探索。
相比起“高大上”的凯迪拉克最新科技,技术难度等级更低、市场化更高的主动安全技术已越来越多被用于汽车产品上。
前向碰撞预警、自动刹车、侧后方盲区接近预警……这些主动安全系统可以在驾驶者分神或危险来临前发出警报提醒,甚至替代驾驶员紧急制动,将大大降低车辆发生碰撞的事故率。
本月正式实施的2018版C-NCAP已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纳入到整体星级评级体系,对车辆主动安全配置进行评测。
张金换认为:“在相关法规的引领下,消费者在实际购车时会更多考虑配有主动安全技术的车型。而消费终端市场的变化对于车企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配备主动安全技术的车型进入市场。”
毫无疑问,不断增强的主动安全配置不仅提升了车辆整体安全水平,也让更多消费者在驾乘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安全保障。
荣辉认为,如今安全的概念已延伸到车内外所有道路参与方,所以未来汽车安全配置不能再仅盯“有没有”,更要注重“优不优”。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促使汽车实现了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的跨越,可以说是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它将从当前降低事故伤害转向干预事故发生。对于广大车主而言,这样的转变是一个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