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再塑生态文明,位于西南边陲的普洱的成功经验给予人们很多启示——
让绿水青山美丽颜值变金山银山经济产值
作者:倪敏
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倪敏
  生机盎然的古茶林,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近日,“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届普洱(国际)生态文明暨第四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人们不禁为会场内大屏幕上出现的普洱美景所震撼。
  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普洱,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云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为推动普洱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护好绿水青山,普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加快现代化步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白皮书》显示,2017年,普洱市实现绿色GDP588.29亿元,占GDP比重达94%;绿色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
  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普洱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本届论坛上,有关人士表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人类在创造和享受工业文明的同时,也饱含了自然破坏、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恶果,这些都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
  过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而今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再塑生态文明。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不仅是中国,现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在反思生态文明的问题。
  对于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许耀桐认为,不单单是通过孤立的生态环境保护就可以做好,而是要通过积极的经济发展才能实现。
  普洱,从最初的一片茶叶到一座城市的名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会场外,与会嘉宾对浓郁飘香的普洱咖啡、陈醇甘润的普洱茶以及鲜榨石斛汁赞不绝口。“空气带不走,生态带不走,绿色健康养生产品可以带走。”随着全社会绿色消费理念的增强,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色生态有机产品。来自普洱的茶、咖啡、高原特色食品从种植到生产遵循的都是绿色、生态、有机的发展原则,自然受到消费者的推崇。
  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是关键。
  有机农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有机农业对生产环境的空气、水、土壤、植被等指标要求较高,普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宝地。
  据记者了解,普洱现已成为全球普洱茶最大的生产基地,全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中国咖啡之都,特色农产品获有机认证的企业、产品数量在云南省排在首位。
  为了打造普洱茶品牌,普洱市建立了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每一片茶林都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每一饼茶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茶原料来自哪里,是哪个厂家生产的,质量、标准、价格一目了然。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云南省普洱市率先在全国探索推行GDP(国内生产总值)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淡化传统GDP考核管理,实施绿色经济考评体系,让绿水青山的“美丽颜值”变成金山银山的“经济产值”。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谢伯阳介绍,GEP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总和。它是一种有力的措施,一种科学的方法,推动生态价值成为普洱市绿色发展动能,以生态文明引领地域经济发展。
  杨宜勇认为,绿色之所以能够成为普洱发展的底色,关键是很好地解决了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的问题。普洱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首先是要通过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次要有担当,绿色发展来钱慢,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敢于拒绝;最后是有毅力,许多眼前的物质利益诱惑考验着人们生态文明建设的定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新消费·风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绿水青山美丽颜值变金山银山经济产值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