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共享汽车的出现,让人们的出行方式又多了一种选择。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在这一年中,更多汽车企业杀进出行服务商领域,而此前这基本上是互联网企业独享的市场。”在前不久举办的2018全球汽车AI大会上,广汽集团移动出行项目组组长蒋华认为,整车企业从生产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势在必行。
如果说去年整体车市表现乏善可陈是不争的事实,但低迷车市中不乏亮点,市场困境倒逼企业转型,尝试从汽车产品制造延伸至更大范畴——出行服务,以此谋求新的市场增长点。
2018年以来,各大车企在出行领域动作频频,掀起了一股热潮。业界预测,势头在接下来的5到10年将会愈演愈猛。
共享化出行是未来发展大趋势
“新四化”代表着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而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侧重车辆制造端不同的是,共享出行作为近年来提升人们出行效率、降低城市拥堵的主要方式之一,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曾经,主机厂负责将高品质车辆提供给市场,而互联网平台负责提供出行领域服务,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涉。而随着“共享化”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共享出行需求在不断增长,这也让原先仅负责生产汽车的主机厂看到了更多商机。
2018年1月,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明确表示,丰田要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变成出行公司,竞争对手是像谷歌、苹果甚至Facebook一样的公司;同年3月,宝马集团宣布,将其下属的共享汽车品牌DriveNow与戴姆勒集团的Car2Go等共享出行业务进行整合;2018年5月,福特智能出行有限责任公司和众泰汽车拟在浙江组建一家合资公司,面向网约车市场开展业务……相比几年前的浅尝辄止,如今主流车企纷纷大规模布局共享出行领域。
在汽车共享的大概念里,包括分时租赁、网约车、快车等形式,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在2018未来出行大会上表示,新能源车以其自身的信息化、智能化,将促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分享经济的有机融合。
智能网联化是共享出行服务根基
对于很多人而言,购车最终目的是方便出行。如果可以随时提供出行服务,你是否会从此改变购车想法?
2018年,国内车市整体表现惨淡。各大车企纷纷进入出行服务市场,不少人认为,这是市场低迷背景下车企另寻他路的无奈之举。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车企布局出行服务的真正目的。
回顾2016年风靡全国的共享单车,凭借着智能锁、卫星导航芯片和物联网通信芯片,在一辆普通的自行车上注入了诸多科技元素,使之成为解决人们短途出行的“良方”之一。
在“新四化”的产业发展背景下,以电动化车辆为载体,将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更好地融合,使车辆在智能信息交互结合之后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而车辆信息实时共享是实现“共享化”的根本,这就意味着车辆具备了满足人们共享出行的条件。
2018年,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无人驾驶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自动驾驶汽车通过不断更迭的技术,将成为共享出行的一分子。
作为新势力造车企业,车和家明确表示于2025年将无人驾驶车辆投入出行领域商业化运营,预计每天为用户提供1亿公里的出行服务。
由此可见,随着智能网联化快速发展,共享出行领域会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
不同形式共享出行服务
在目前的出行市场中,分时租赁和网约车是最为主流的两种出行方式。
作为最早出现的共享出行方式,分时租赁利用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车辆预订、自助式取还,一度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以北京为例,记者2014年采访北汽新能源运营的绿狗分时租赁时发现,在CBD地区的绿狗租车点周末期间经常“一车难求”,足以看出市场的热度。
分时租赁车型多为小型纯电动车,考虑到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等客观因素,几乎所有使用者都将其视为城市内出行的交通工具。
不可否认,人们日常出行以中短途为主,但随着用户对出行距离、车辆舒适度和整体品质需求趋于多样化,依靠分时租赁的模式还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
与分时租赁模式不同的是,近年市场上出现的网约车,类似传统出租车的服务,省去了取车、还车、驾驶等因素的困扰,车辆整体品质也大多以中级或紧凑级别车型为主,动动手指便可即刻出行,这种方式更受消费者欢迎。
前不久,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正式发布。作为国内产销最大的整车集团,享道出行在满足普通消费者出行服务的同时,还将针对客户私人需求开展私人定制化服务。比如,满足接送孩子上、下学期间的用车需求,今后还将陆续上线场景化定制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用车需求。
据记者了解,上汽和比亚迪分别将各自旗下主打荣威e950、比亚迪唐和秦插电混动版车型放入网约车市场中。而吉利在2016年初投资成立了共享汽车出行平台曹操专车,正式进军网约车领域。最新数据显示,曹操专车已在全国25座城市上线,运营2.3万辆新能源专车,用户超千万名。
目前,移动出行业态已经形成,也将随着汽车企业的加入逐步完善,让未来的出行更便捷、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