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猜想(一)
从无人助力 到兼顾有人的温暖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北京味多美与支付宝口碑平台合作打造了首家“无人智慧面包坊”。
■王小月 文/摄
  2017年以来,“无人”业态风光无两。而作为离消费者最近的零售业态,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相继出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及写字楼内。一时间,企业和资本纷纷涌入,消费者出于猎奇心理争相体验。
  然而,在2018年,一些中小企业不断传出裁员、撤架等负面消息,短短两年时间,整个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发展历程。
  2019年,无人货架还会存在吗?在新技术手段的推动下,零售业态又该如何平衡“无人”和“有人”的关系?
  风口不再 无人业态何去何从?
  2017年7月,阿里巴巴无人店“淘咖啡”快闪杭州,此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无人”上大做文章,人脸识别、RFID(无线射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便利店领域。
  此后,无人便利店风光无两,快速入驻一二线城市。不仅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纷纷入局,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一些中小企业也力图分一杯羹。人工智能、面部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移动支付等技术加持,将无人便利店推向风口。
  而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应用在写字楼封闭区域的无人货架进入大众视野,“办公室经济”随之席卷而来。
  与无人便利店不同,无人货架低门槛、低投入,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吸引了一批批企业跑马圈地式的进入,不论是便利店行业的先行者还是后来者,都在埋头铺设点位。
  不只是传统零售企业,互联网巨头也参与其中,京东到家推出无人智能柜,阿里与美的联合推出“小卖柜”,腾讯领投每日优鲜便利购,饿了么推出无人货架“e点便利”。
  而由于无人货架本身技术含量低,并没有采用智能识别和安全保障技术,使得商品盗损率较高,加之大量铺设点位,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整体运营成本被提高。
  仅2017年一年时间,被资本青睐的无人店就经历了从“高热”到降温的过程。2018年开始,一些仍未掉队的企业渐渐从无人货架转向智能货柜。

  “无人”丰富消费生活方式
  随着无人货架逐渐淡出,无人店大多成为成熟企业的概念展示店。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一些以店面为支撑的企业转而投入智能货柜领域,这一做法大大减少了货损问题。
  2018年5月,屈臣氏在香港开了一家名叫CKC18的无人概念店,面积约2415平方米,除了扩展一般屈臣氏零售店里的美妆、日用、零食饮料等商品外,这家店还增加了电子产品、各种酒类和全球各地食品,以及快速无人支付、VR试妆等服务。
  在北京,味多美携手支付宝口碑平台打造首家“无人智慧面包坊”,智能货柜24小时营业,可扫码开门、首次购物需开通免密支付、取货关门后商品自动结算扣费。
  而这些或为概念店,或是依托于实体店,丰富了消费者体验方式,并不是单纯为了“无人”这一概念。
  除了应用于社区和办公室场景,2018年11月,历时两年的阿里未来酒店在杭州开业。据介绍,该酒店从入住登记、订餐配送到退房环节选用全流程无人化操作。阿里未来酒店CEO王群表示,未来酒店的人效比是传统同档次、平等规划酒店的1.5倍。
  虽然节省了人力,智能化带来了些许便利,但也有一些消费者表示了担忧:“整个酒店没有服务人员,全部由机器人代劳,感觉很冰冷,没有人情味。”
  而作为较早“吃螃蟹的人”,未来酒店能否进行批量复制,还属未知。显而易见,“有人”还是“无人”,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技术助力的便利店迎来发展春天
  未来已来,绝不是伪命题,但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仍是不变法则。
  比起阿里未来酒店,智能货柜、便利店作为离消费者最近的服务终端,今年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为无人技术发展和商业探索提供了条件,同时由于人工成本上升,也有了充分的必要性。一些不适合开店的、有消费需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无人技术进行有密度的商业布点。
  他举例说明,业主开车进入小区地下车库,想购买小件商品还需走到便利店,如果此时在电梯口设有智能货柜,就可以解决再出门找便利店的痛点。同时,在一些场所,售饭机可以实现自动加热,也有一定市场需求。“服务半径、效益、成本必须达到统一,以烧钱、概念为基础的发展是不可行的。”
  2018年的冬天有点冷,但对于无人业态并非没有机会。
  仅就自助付款而言,在一些7×24小时便利店已经屡见不鲜,而便利店搭载自助结账设备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可以预见的是,无人技术会更加广泛运用。
  2018年10月,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推出了19条新举措,优化便利店发展环境,方便市民生活。根据《措施》,今后北京将按照每个社区不少于1个便利店的配置指标完善街区商业生态,也可设置便利店等便民服务措施。
  在政策推动下,拥有强大供应链、提供便捷服务的便利店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良性的运营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最终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普及是主流方向,而现在仍有资本过度的泡沫。”赖阳预测,未来大多数企业会倒闭,剩下一部分企业水到渠成的时候会大量布点,这是一种自然的延伸。长远来看,“无人”必然是对实体商业发展有大量的补充。
  赖阳表示,2019年便利店行业会加快发展,加入商业智能科技是必然的,一些浮躁的概念将被淘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新消费·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无人助力 到兼顾有人的温暖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