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链接
便利店
作者:晓月
图片


    图: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于实体店的应用,丰富了消费者的体验。 王小月/摄
  便利店,是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实体店,以经营即时性商品或服务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
  便利店的兴起缘于超市的大型化与郊外化,超市的变化体现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如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需驾车前往;卖场面积巨大,品种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账时还要忍受“大排长龙”等候之苦,以上种种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于是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便利店购买需求的小超市来填补空白。
  便利店业态最初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市场。尽管起步较晚,但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便利店业态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
  2017年,便利店在新零售的风口下开始得到资本的关注,红杉资本、源码资本等多家资本都纷纷入场,很多新兴便利店得到了超高的估值。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年便利店发展报告》称,2017年中国便利市场规模已超过1900亿,门店数超过10万家。虽然行业增速达23%,但盈利空间等与发达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发展已趋于成熟,接近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便利店发展水平。
  近两年北京市推出的系列扶持政策,以及各大便利店品牌竞相进入北京市场,使得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保持在了20.7%,是一线城市中发展最快的。
  目前,我国的本土便利店的发展经历了四次迭代。
  第一代最早的便利店是由具有本土区域性的大型零售集团孵化的,这些便利店的本质属于“社区微超”,不具备24小时营业的服务功能。
  第二代便利店本质上是 “分销”+“零售”+“加盟”三位一体化的模式。
  第三代便利店是高度仿照日本模式的创业型便利店,主要模式是将“鲜食”引入传统的便利店中,为传统便利店赋予新的功能。
  第四代便利店则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衍生的科技型便利店。虽然第四代与第三代便利店在经营方式上没有较大的差别,但更多运用数据和新兴技术手段。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这无疑是便利店发展的一次机遇。
  在零售巨头及创业企业纷纷涌向便利店业态,并加速门店网点扩张的当下,便利店的业态模式也受到各方关注。AI赋能、数字化改造究竟能给便利店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还是仅仅在资本趋使下简单贴标签,只有优化服务意识,让科技服务于人,才会有更多富有特色的便利店在中国生根发芽。 (晓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新消费·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便利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