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猜想(四)
走出实验室 VR、AR与AI会创造怎样的未来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AR试妆魔镜,可以实现不同妆容的转换。
■王小月 文/摄
  在当前我们的生活中,科技占比越来越大。人工智能(AI)是近几年大热的话题,不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吃瓜群众”对这一名词都不陌生。
  2018年,人脸识别、客服机器人、无人车已经被广泛认知。百度指数显示,人工智能在今年的搜索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2019年,科技又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VR快速走下神坛
  2016年,AR(增强现实)与VR(虚拟现实)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关注焦点。
  VR是纯虚拟场景,VR装备更多的是用于用户与虚拟场景的互动交互,呈现给人们一个完全沉浸式的世界。
  而AR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与现实无法分离,基于现实图像辅助来提供其他服务。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消费级产品已经开始出现,HTC、Oculus、SONY三大头显相继发售。
  2017年,VR教育、VR旅游、VR建筑、VR仿真等领域,大玩家陆续入局。
  VR基于全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和当前很多商业形态产生关联。电视、电影、家装、地产、购物等诸多与消费生活相关的细节都能够通过VR进行呈现,让用户的观感能得到极大提升,甚至能够颠覆对事物的常识看法。
  不到两年时间,VR从资本的“宠儿”到遭遇市场冷落,而设备价格昂贵、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不足、VR内容匮乏和产能等原因,都令VR热迅速降温。
  与VR展现造一个纯虚拟的世界不同的是,AR技术能够通过三维传感器和软件技术等,将虚拟的信息集成到真实的世界中,真真假假叠加在一起,展现的信息更加丰富,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使用体验,应用领域也更加广阔。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AR拥有落地的平台,在摄像头拍摄画面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画面进行展示和互动。
  AR、VR技术的相关应用,覆盖到游戏、商品服务、医疗教育、广告等多个领域,与消费者的生活日渐密切。
  亮亮视野创始人及CEO吴斐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从2018年商业化进展看,整个VR市场在缩窄、沉淀,泡沫基本上被挤干,未来会看到更多符合商业逻辑的VR服务和产品。
AR领域独角兽将凸显
  与VR相比,AR的技术难度更大,而且成本更高。但目前看来,AR与消费者的生活场景更加密切。“AR解决交互问题,是很具体的。2012年开始概念炒起来,2014年概念冷下去。”吴斐表示,2017年,很多企业转向面向企业服务,到了2018年,AR有很多技术开始在商业上落地,并取得规模性商业机会。
  AR目前已在细分领域得到大规模商用。试想一下,在你面前有一台咖啡机,但第一次接触的人可能不清楚操作流程。如果这时打开相机,查看不同部位将展现出对应的操作,任何初学者都能很快速掌握操作技巧。
  在商场购物时,看到不同色号的口红,一时眼花缭乱,而逐个试用又十分烦琐。AR试妆魔镜的出现,让你站在镜子前,轻点屏幕,就可以实现不同妆容的转换。
  2017年底,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开业,这也是星巴克与阿里共同打造的新零售试验场。消费者用支付宝扫码付款后,可通过手机淘宝“扫一扫”功能观看星巴克咖啡烘焙、生产及煮制全过程,同时通过AR技术能够直观感受2700平方米工坊中的每道冲煮细节。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借力互联网增加用户黏性,尤其在智慧零售领域,AR技术的加持对产品与消费者进行更好的连接,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和企业参与到内容打造中。
  近几年来,AR应用在各大商超乃至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一些游戏也已搭建了AR场景,与消费者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
  吴斐预测,2019年一定会有几家在AR领域走出来的独角兽,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大规模商用化。
数字经济助力细分领域发展
  较之AR和VR,AI则是一个更大的概念。目前,AI主要用于定制解决方案。大部分AI系统都只为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并且,很多系统都只针对单个数据集进行优化。
  而狭义上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无处不在,GPS系统、新闻资讯推荐等都有AI的身影。
  与这种“弱”人工智能相比,通用人工智能,可以拥有像人一样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胜任人的任何工作,但不要求它有自我意识。随着服务机器人的出现,社会上也出现了关于“机器人将取代人类职业”的担忧。“当前的人工智能系统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能无全能。”中科院院士谭铁牛用四个短句表达了目前通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水平的巨大差距。
  虽然传统人工智能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瓶颈,而这与机器学习本身的缺陷相关。
  近些年,AI主要在深度学习得以广泛应用,“机器学习”似乎已经成为一条新的前进之路。“AI应该说已经进入到行业细分,以前叫赋能,如今很多企业称为助力。2018年大部分应用深度学习的企业从中获益,比如安防领域,自动驾驶、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并呈现比较良好的趋势。”吴斐如是说。“AI和AR都是数字经济,2019年细分行业的进展会非常快,而且会呈现一个趋势,跑在前面的企业会远远超过刚起步的企业,很快会形成几家独大的趋势。”吴斐表示,2019年AI依然将是科技界最热的方向,如果说2018年AI从实验室走入了现实,那么,2019年将开启人类和AI全面合作的新起点。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8 版:新消费·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走出实验室 VR、AR与AI会创造怎样的未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