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无疑会增加消费者购车的信心——
图一:自主品牌、新势力品牌和合资品牌新能源销量对比 单位:辆
图二:自主品牌、新势力品牌用户对比
图三:自主和新势力品牌产品满意度表现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目前哪些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满意度较高?还有哪些难题需要解决?
7月9日,经过长达百余天的市场调研,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发布了《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者调研结果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
结果显示,2019年纯电动市场的综合满意度得分为739分,相比2018年提高了14分,其中产品满意度得分743分,服务满意度得分730分,相比201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插电混动市场方面,2019年的整体综合满意度得分为757分,与2018年基本持平,其中产品满意度得分769分,相比2018年上升15分,服务满意度得分729分,有较大幅度下滑。
记者从中汽中心了解到,2019年调研进一步扩大车型和城市的覆盖范围,车型共计53款,其中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分别为34款和19款。数据采集时间为2019年3-5月。
此次调查共选取21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城市,覆盖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三线城市,也涵盖了限购和非限购城市,区域分布均匀。
合资与新势力品牌销量近年来快速上升,正在加速进入新能源车市场,特别是合资品牌在插电混动市场、新势力品牌在纯电动市场表现抢眼,自主品牌面临巨大挑战。
新势力靠新体验赢得用户信赖
在互联网营销大行其道的今天,小鹏汽车、车和家、威马汽车等新势力车企依靠着改变万物的互联网属性迅速进入到新能源车市场,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报告》显示,新势力车企市场认可率提升明显,2018年市场销量为22167辆,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4530%。当然,其原因在于新势力市场基数较低,因而同比堪称惊人,但货真价实的市场销量是不争的事实。
相较自主品牌用户,新势力品牌用户通常更加年轻、学历更高,收入也更高;这类用户在汽车消费上更加愿意追逐潮流前线,乐于了解和接触新技术,环保意识强。以用户平均年龄为例,年龄在26-40岁自主品牌车主占车主整体比例为72%,而这一用户人群在新势力品牌用户中高达96%。
此前,很多人不看好新势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资历太浅。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外来者与技术实力更为雄厚的传统车企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调查显示,新势力依靠潮流前卫的外观设计、先进科技的智能化配置、贴心的质保承诺、宽敞空间带来的舒适性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用车体验。
记者从各新能源车企获悉,新势力品牌在整车质保期限方面更符合要求,基本都提供终身免费质保的服务。小鹏汽车G3提供官方整车质保不限年限、不限里程,三电系统及相关重要零部件终身免费质保,免去了消费者用车的后顾之忧。此外,威马汽车对广大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电池提供终身免费保修和三电系统及相关重要零部件终身免费质保的服务。
客观看,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成本逐年提升背景下,新势力车企提供的增值服务在免去人们后顾之忧的同时,省去了不少消费者用车成本,进而提升了车辆的性价比。
自主品牌与新势力比拼各具优势
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会增加消费者购车的信心,但可靠的产品质量同样事关消费者的直接用车感受。
虽然进入汽车市场时间不长,但几乎所有新势力品牌车型均以国内消费者偏爱通过性能更好的SUV车型为主,而这恰恰是支撑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主要细分市场。
数据表明,自主品牌车型整体满意度表现明显优于新势力品牌车型,在产品综合实力方面,技术实力更强、造车经验更加丰富的自主品牌车企以绝对优势领先。
产品满意度各二级指标中,新势力车企仅在经济性方面占有优势,电耗是新势力品牌的优势所在,特别是用户对高/低温开空调时的电耗较为满意。而自主品牌在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充电、续航、驾驶性方面表现更为优异。
对于服务的整体评价,自主品牌在服务人员、服务环节、经销店环境等传统服务领域具有优势,而新势力品牌在人性化服务和质保与承诺方面表现更好。
因此,自主品牌质保与承诺、整车质保期限指标满意度得分均明显低于新势力车企。在整车质保期限的比拼中,自主品牌满意度仅78.8分,而新势力车企得分为86.7分,两者相差7.9分,体现出消费者更加认同于后者的售后服务政策。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用户对车辆充电格外关注。《报告》显示,在充电指标方面,新势力品牌在常温时充电时长方面尚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特别是快充1.54个小时的平均充电时长令用户较为不满意。相对而言,自主品牌无论是充电稳定性和兼容性还是常温时充电时长,消费者满意度均高于新势力品牌。
消费者选择插电混动看重技术实力
近年来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市场同比销量呈爆发性增长,增速明显快于自主品牌市场。2017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销量仅为8115辆,一年后,市场就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据统计,2018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销量为38764辆,同比增长高达378%。其中,技术更为复杂、自主品牌鲜有车企涉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更是从 2017年的 4502辆激增至33161辆,同比增长637%。
调查显示,合资品牌整体综合满意度较高,得分为755分,特别是在产品方面表现较好。在产品和服务的各项指标中,除质保与承诺方面,其余指标均是合资品牌胜出。
众所周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合资品牌的一张“王牌”。《报告》显示,有74.7%的消费者认为购买合资品牌插电混动车型主要是信赖合资品牌技术、品质和保障,而消费者选择自主品牌插电混动车型主要是从价格相对较低、性价比高方面考虑。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之间看似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其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放在汽车制造业的大环境下,一款车的打造和主机厂制造工艺、研发水平、生产一致性等方方面面均紧密相关。
保值率、续航等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突破300万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包括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内的新能源车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数据显示,隶属于经济性指标内的新能源车保值率得分最低,仅为64.6分。其次,低温续航能力、低温时充电时长、高温续航能力、高速行驶续航能力得分分别为64.9分、68.7分、69.1分和70.7分。
由于厂商没有提供整车回购服务和一定的置换补贴、经销商不能提供租赁服务、电池和整车不能终生质保等各种因素影响,新能源车的保值率偏低,也影响了消费者购车积极性,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个改进优先满意度指标项里,有三个为续航领域问题。“冬天开空调的情况下,车辆实际能跑不超过260公里,衰减大概50%左右,很影响使用。”作为本次调研的被采访对象,来自北京的比亚迪秦车主王先生的一句话或许能够代表广大新能源车主的心情。
保值率低、续航能力差这些问题,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满意度。
在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日渐壮大的同时,广大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如何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成为摆在所有车企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