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曾经: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很多家庭的梦想。
图二:如今:智慧家居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对家电的形容就是“一无所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手电筒与电灯是中国家庭中最为常见、也是为数不多的带电器具。由于常常会有不期而至的停电,所以蜡烛是每家每户的常备物资。
上世纪8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开始流行,并取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新三大件”。伴随着家用电器一件件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间发生着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冰洗空彩”四类家电开始成为城市消费者家庭生活中的标配家电产品,同时,微波炉等小家电也开始进入家庭,成为人们生活改善的标志性产品。从这个时候开始,家电成为人们提升生活体验的重要帮手。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对于家电产品的需求也逐渐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家电产品和品牌之间的竞争,逐渐从基础功能向节能、智能、交互等方向转变。
而今,智能化和高端化正使得家电变得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像家庭生活的伙伴而非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