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多位在场嘉宾见证了揭牌仪式。据悉,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储备科研人才,长虹与电子科技大学在该实验室设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以更好地实现“产学研”高效协同。
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高剑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实验室以整合内外资源、抢占全球新能源材料技术制高点为目标,研究制定新能源材料领域技术战略研究与规划、技术发展路线以及开发新能源关键材料及器件,为产业的壮大发展提供持续创新的技术支持。同时,加速在电源器件、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等领域的应用,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据介绍,今年3月,长虹结合自身在电源器件等领域的产业及市场布局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清华大学高剑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团队成员均为硕士以上学历,来自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于日前正式揭牌。“长虹具有很强的产业优势、管理优势与技术优势,我们双方充分协同、优势互补,不仅是简单应用型研发,更重要的是尖端前沿技术的联合研发,未来将在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开花结果。”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表示。
据了解,除了和电子科技大学合作,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还将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开展广泛深入的项目及课题研究,形成共赢模式,有效促进双方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合作,推动新能源材料技术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
作为长虹灯塔实验室之一,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的成立与正式运营对于长虹可谓意义重大。首先,它将为长虹公司内部的新能源板块相关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将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与其他项目支撑单位联合开展该领域前沿创新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整合内外资源,抢占全球新能源材料技术制高点。“技术创新是长虹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聘请国内国外一流的科学家,带领团队在相关领域抢占世界制高点,形成长虹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在揭牌仪式上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形成良性的长远发展,在当下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尤其如此,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积累,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加速“产学研”成果化,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路径。
(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