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市场动态
上海加入“抢人”大战定向微调住房限购政策
作者:楼兰
图片


    刘军喜/摄
  “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可购买新片区商品房一套。”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召开政策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人才政策,围绕加大国内人才引进、促进海外人才引进、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实施人才专项奖励等7大方面内容,提出 48条措施。这意味着,自7年前实行“认房认贷”的楼市限购政策后,单身及非上海籍人士重新在上海获得购房资格。
  2012年上海实行的“认房认贷”限购政策规定,但凡单身、非上海籍购房者,无论是否已有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证明,即被列入购房限制范畴。
  上海市2018年的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其中,沪籍常住人口1447.5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6.21万人。某婚恋平台发布的《2018年职场人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单身率全国排名第14,达70.80%。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非沪籍单身群体只能选择租房。
  不过,此次发布的政策目前仅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推行,而且购房者需要满足多项前提条件。按区域发展和产业导向,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才作出调整。因此,大部分不符合条件的购房需求依然排除在外。
  对非沪籍单身人士开放购房“绿色通道”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上海中原市场分析师卢文曦称:“临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区域,因此,它的政策也有很强的针对性。从上海整体的政策来看,限购的标准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临港这一区域内政策性的变动,对全市整体市场的交易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临港的南汇和奉贤今年至今的总成交量,南汇大约在80万平方米左右,奉贤大约为70万平方米左右,占全市的总成交量的比重不到10%。”
  从成交量上看,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资深分析师杨雨蕾表示:“临港新政刚颁布的时候确实在短期内对临港板块的成交起到了催化作用,8月份区域新房成交816套;但是随着热度的消退,后续成交已逐步恢复正常,9-11月单月成交逐步下滑,分别为546套、243套、149套,所以预计该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不明显。从全市的成交来看,上海也没有受到临港板块成交热度的影响,10月新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5%,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速大幅下滑17个百分点,年末市场仍处于较为冷清的状态。”
  从价格上看,卢文曦称:“客观而言,这个区域内的新房的存量还是比较多的,那么,在没有到达存量、库存告急的下限之前,临港的新房价格还不具备上涨的客观条件。”
  据介绍,在公租房方面,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先租后售”公租房,建成后10年内作为公租房使用,其中50%房源可由单位按门栋整体购买作为单位租赁房使用;公租房建成10年后可作为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转让。
  在租房补贴方面,用人单位引进的在新片区无自有住房,且在新片区租房居住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申请租房补贴。
  对于人才公寓问题,用人单位引进的在新片区无自有住房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申请租赁人才公寓;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申请租赁国际人才公寓。为聚焦激励人才,新片区将提高供应的精准性,对新片区有贡献的企业和人才将享受一定倾斜。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上述具体措施的公布,说明当前政策改革的迫切程度,也体现了临港新片区对于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当前开通的购房绿色通道,使得国际贸易的新型人才、科技和贸易人才等,都更好地导入临港新片区。
  莱坊董事及上海和北京研究及咨询部主管杨悦晨表示,临港新片区的住房政策是定向微调,以满足临港青年人才的住房需求为出发点,为了吸引人才集聚而制定的特殊购房政策,并不适用于上海全市,所以不能简单理解为对于一般购房者的限购政策放松。 (楼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楼市】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上海加入“抢人”大战定向微调住房限购政策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