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市场规模达200亿元,未来发展靠科技创新驱动,专家表示——
图:某电商平台上网友晒出的自制酵素。
中国生物酵素产业协会近日发布我国首份酵素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酵素行业市场规模达200亿元,从业企业近5000家,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不过专家同时指出,目前消费者对酵素的认知存在误区,酵素产业还应依靠科技实现酵素生产的现代化和标准化。
酵素是“舶来品”
据了解,酵素属于“舶来品”,起源于日本,国内消费者最初接触酵素从海外代购开始,国内企业于近几年才开始生产酵素,且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技术来源于国外,行业起步较晚。为了推动国内酵素企业的发展,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在鼓励类项目中明确提出“酵素生产工艺技术开发及工业化、规范化生产”。
2019年7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两项行业标准《植物酵素》(QB/T5323-2018)和《酵素产品分类导则》(QB/T5324-2018)。在标准里对酵素的定义有明确示例。《植物酵素》指出,酵素是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酵素产品分类导则》按产品应用领域把酵素分为六大类:食用酵素、日化酵素、饲料酵素、农用酵素、环保酵素、其他酵素。
食用和日化酵素占比大
中国生物酵素产业协会酵素分会秘书长周海龙告诉笔者,截至今年11月,酵素总体市场规模达200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酵素相关企业数量近5000家,年产200吨以上酵素的生产企业超过200多家。其中以生产食用和日化应用酵素占比最大,合计达73%,生产农用和环保应用酵素的企业数量分别占6.1%、7.8%,生产饲用酵素的企业有20余家。
全国酵素行业发展自律监督委员会主任徐玲表示,酵素进入发改委鼓励类项目,标志着中国酵素发展时代正式到来。目前我国在酵素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头部企业。
虽然酵素行业蓬勃发展,不过,目前酵素产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一些消费者对酵素的认识还存在许多偏差,甚至有些人认为酵素是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在前端销售环节存在诸多不规范情况。
正确认识酵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指出,由于对酵素产品成分和功效的研究相对滞后,加之相关宣传的缺乏,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酵素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比较典型的就是认为酵素是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孙宝国介绍说:“酵素发展到今天,应该依靠现代科技,把酵素的神秘面纱揭开。酵素很神秘,但不应该被‘神化’。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弄清楚跟酵素有关的基础科学问题,弄清楚各种酵素,不管是农业用的、食用的、环保用的、饲料用的、日化用的或者其他用途的酵素,它其中到底包含哪些生物活性成分。”
专家还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使中国酵素产业的发展实现标准化和现代化。“我们要建立起标准化、现代化的酵素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或者装备。目前酵素有两种比较典型的生产方式,一类是手工的,比如说很多家庭自己做的环保酵素,一类是现代化生产的酵素,这两类都需要标准化。”孙宝国如是表示。(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