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武晓莉)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部分侵权APP的这些痼疾严重侵害用户权益。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第一批共41款尚未完成整改的应用软件。
据了解,工信部在11月初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权、频繁骚扰、侵害用户权益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决定组织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此次规范整治工作的重点是四个方面八类问题。
一是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即APP未明确告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获得用户同意前,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即非服务所必需或无合理应用场景,超范围或超频次收集个人信息,如通讯录、位置、身份证、人脸等。
二是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包括私自共享给第三方,即APP未经用户同意与其他应用共享、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如设备识别信息、商品浏览记录、搜索使用习惯、常用软件应用列表等;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即APP未向用户告知,或未以显著方式标示,将收集到的用户搜索、浏览记录、使用习惯等个人信息,用于定向推送或精准营销,且未提供关闭该功能的选项。
三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包括不给权限不让用,即APP安装和运行时,向用户索取与当前服务场景无关的权限,用户拒绝授权后,应用退出或关闭;频繁申请权限,即APP在用户明确拒绝权限申请后,频繁申请开启通讯录、定位、短信、录音、相机等与当前服务场景无关的权限,骚扰用户;过度索取权限,即APP在用户未使用相关功能或服务时,提前申请开启通讯录、定位、短信、录音、相机等权限,或超出其业务功能或服务,申请通讯录、定位、短信、录音、相机等权限。
四是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包括账号注销难,即APP未向用户提供账号注销服务,或为注销服务设置不合理的障碍。
据了解,根据《通知》要求,工信部按计划、分阶段、稳步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自查自纠阶段共8000多款APP完成整改。在监督检查阶段,工信部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各大应用商店APP进行检查,对发现存在问题的百余家企业进行督促整改。
截至目前,尚有41款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等问题,未完成整改。工信部要求上述APP应在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将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