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过节费其实是一种调控手段,让愿意支付这部分费用的人去享有更高的出行效率。不过,加强行业监管,整顿行业秩序,建立符合地区发展、多方利益平衡的交通出行管理体制很重要。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认为,目前我国在网约车、出租车等行业的法规、制度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条例都在修改中。通过制定行业法规有助于界定行业规范,可以通过更规范的法规,让运力分配更加合理,将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网约车结合在一起,让消费者按需选择,最终实现多方权益的保障。
“这其实会起到一个双向调节的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认为,“从市场的运力供需平衡的角度来讲,提高价格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因为提高了价格就有更多的运力,有更多的司机愿意出来拉活。而提高价格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可以有效地减少非急需的市场需求。有的人不愿意加过节费,可能就去选择公共交通了。这样的话就能比较好地实现供需平衡,我觉得是这样。”
“其实在诸如春节这种特殊时期,网约车平台对价格还是有一个抑制的。”顾大松说,“春节期间很多司机不出车了,可能在某一个时候叫车的特别多,这个周期会跟供需关系来自动匹配。但实际上,后台系统还是有一个封顶价的。这次这种过节费,也是抑制机制的一种体现:首先加的价格是固定的;其次所有的加价部分都给了司机,这个就不是靠计算机辅助的那种了。”
价格是消费者比较敏感的话题,也是司机关心的问题。顾大松说:“有的司机可能还会认为你加得太少了,要按春节加班算我还三倍工资呢,正常我是不出车的。因此,平衡打车人和驾驶员还有公司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个难题。”
顾大松认为,合规化越差的企业叫车难问题越突出。因为这种平台的好多司机都是到大城市来打工的,春节基本还是要回老家的。春节毕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对这些必须要回家的人来说,有的人加点过节费就留下来多拉活,有的人你加多少钱他们也不愿意,他们还是要回家过春节的。所以,车证统一的平台,都是本地司机,正好假期的时候没什么事儿跑跑,反而叫车难的情况不突出。
顾大松指出:“因为大家对这个问题可能都有预期。比如说早就想好了自己如何解决。除非碰到那种特别大的灾害天气,可能问题就会比较特殊,企业最好要有预案,并将基本方案提前公布让社会周知。”
(武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