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北京超市蔬菜等货品供应充足。
图二:“无接触配送”得到用户的认可。
■王小月 文/摄
农历大年三十,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保卫康劳保用品公司的车间里依然灯火通明,80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口罩。而这只是全国众多口罩生产厂家的一个缩影。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让原本热闹的春节假期一下子陷入冷寂。“足不出户”成为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措施,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大部分餐饮企业及商场不得不停业。特殊时期,线上购买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如何保障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的正常供给,确保口罩等防疫物资质量,也成为2020年给各大零售、电商企业的第一个大考。
平台加大对不良商家查处力度
来势汹汹的疫情,让口罩成为普通人抗疫的必备用品,医护人员战疫的必要“武器”。一时间,口罩成为市场紧俏货,作为易耗品一时供不应求。由此也出现部分不良商家恶意抬价,甚至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
2月2日,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护物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动人民群众和相关企业积极举报,上溯源头,下查动向,开展全链条打击。
针对不良商家的行为,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在针对口罩类商品违规销售行为进行管控。2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治理部公布了疫情期间严控商品质量及违规商家的治理情况:截至目前,阿里已拦截、删除可疑问题口罩57万件,已永久清退15家涉嫌销售问题口罩的店铺,其中5家被移送执法机关。
京东此前也在抗疫期间成立了专项小组,并以系统+人工的形式持续开展商品价格的监控与治理。为稳定平台经营秩序,京东按照平台规则,于1月28日、1月30日和2月2日,对处罚的违规商家进行公示,并清退了严重违规的7个商家。
疫情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少数不法商家只为个人蝇头小利,发“疫情财”的面目,但同时更多也涌现出的是暖心的故事。
1月22日起,网易严选先后4次上线近20万只防护口罩,免费专供湖北用户,并紧急调集、上线了5万份一次性酒精片、洗手液、免洗净手喷雾等4款防护用品,供全国用户免费领取。
同时,严选调集了近100万件急需防护物资供应全国用户。其中,针对全国用户上线的口罩与疫情前在售医用口罩价格一致。并在第一时间承诺,疫情期间包括口罩在内的防护用品绝不涨价,春节期间此类商品快递不停运。“鉴于本次疫情严重,初二至初五拍下的口罩,均无偿赠送使用,费用我司承担,为战胜疫情尽绵薄之力,请至后台申请仅退款,愿一切安好!”刘佳收到天猫口罩店家发来的短信十分感动,将截图发至微信群中。
种种暖心的善举,也让沉寂的微信群热闹起来。
广州保卫康劳保用品公司是一个经历过2003年非典、2009年H1N1的口罩厂家。腊月二十五刚放假,腊月二十八工厂老板杨康彬又以5倍工资请回来了80位工人。面对大量的口罩需求,工人们加班加点轮番赶制,从早8点到晚12点下班,完成了每天50万只口罩的产量。
“无接触配送”助力抗击疫情
疫情期间,许多消费者选择在线购买生鲜类产品,一时间生鲜电商平台商品被抢购,也出现了订单暴增、配送负载、商品缺货等问题。针对疫情,各平台纷纷推出应对举措。
1月28日,叮咚买菜成立应急响应小组并升级前置仓消毒和测温措施;同日,全国家乐福及苏宁菜场加大补货量,保供应;1月30日,每日优鲜针对增长的商品供应需求加紧备货;2月2日,达达集团宣布正式启动“到家新鲜菜场”项目;盒马在春节期间实施“不打烊,不涨价”的服务政策。
这个特殊的春节,多地商超消费需求激增。近日,淘鲜达平台上20余家商超品牌表示,对于米面粮油、生鲜蔬菜、民生用品,超市承诺保供应、不涨价。超市呼吁消费者理性购物,不必囤货。
《中国消费者报》了解到,大润发、新华都、绿地优选、卜蜂莲花、邯郸阳光、合肥红府、香江百货、中百仓储、欢乐爱家等20余家商超品牌接连公开表示,正全力增加采购保障民生商品供应,同时也保证民生商品不会提价。
连日来,《中国消费者报》在物美北京洋桥店、北京增光路店等多个商超店内看到,果蔬粮油货架货品充足,超市工作人员也在加紧补货。
受疫情影响,“少出门、不聚会”已经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为了保护用户健康安全,美团外卖率先在武汉试点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截至1月27日,美团外卖“无接触配送”已在北上广深等全国184个城市上线,陆续将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用户除了直接在下单页面备注信息外,还可以通过电话或者APP内的消息联系骑手直接告知。同时,在配送过程中,骑手也会提前给用户打电话确认是否选择该服务,得到认可后会进一步确定餐品放置的位置。
这一做法不仅得到了用户和骑手的认可,也在物流配送、餐饮行业内迅速铺开。多个物流、餐饮品牌纷纷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减少面对面接触可能带来的传染风险,从而更好保障消费者和配送员的安全。
新茶饮企业奈雪的茶也从2月1日起推出无接触配送。据奈雪方面称,奈雪对门店内的软欧包均进行装袋或者装盒封口,1月31日起,旗下的外卖产品也新增外卖安心卡,登记各环节制作人、配餐员、配送员姓名及实时体温,做到食品安全、制作及配送关键环节均可追踪。
对此,网经社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到家服务成为居民生活的基础保障。尽管配送服务减少了人员之间的接触,但依旧不能完全避免,而“无接触配送”以及智能取餐柜的出现,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此次疫情成为‘无接触配送’实践的契机,使在线外卖在特殊时期下能更好地发挥效用,但餐饮对于时间的要求比较苛刻,‘无接触配送’能否满足正常情况下的取餐、就餐需求,还需更多摸索与实践。”
“共享员工”提高服务效率
由于疫情对线下实体商业有巨大影响,面对面消费短期内难以进行,这也导致线上平台+线下前置仓模式的商超会加大爆单。而大量外卖订单,是对外送平台运营能力的考验。
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餐饮企业因停业导致员工待岗。
一边是餐饮行业人员待岗,一边是商超运力不足。2月3日,盒马与云海肴、青年餐厅共同宣布达成人员用工合作,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缓和商超生活消费配送人力不足的矛盾。
《中国消费者报》了解到,云海肴、青年餐厅部分休业员工将经面试、培训、体检、确认劳务合同后,分别入驻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工作。为保证服务人员健康安全,所有员工需进行防护措施规范培训,并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后,允许上岗。
据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介绍,盒马与餐饮企业并肩作战的消息传出,有不少企业投来橄榄枝,接下来将有来自蜀大侠、望湘园等500多名餐企员工到盒马“上班”,同时西贝、奈雪的茶、探鱼等30多家餐饮企业也在积极接洽中。
这一模式可否复制还有待考证,但餐饮行业与商超形成合力,可以共同渡过难关。
此次疫情让生鲜电商再次成为“风口”,可以看作是对生鲜电商的一次“检验”,促使在商品、供货渠道、配送、服务等环节更加完善,提高效率。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东晓腾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东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疫情导致民众足不出户的现状,使得民众居家购物的习惯进一步成熟。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及时配送、质量保证、后端供给等压力的加大,倒逼生鲜电商在各项服务上下足功夫。
陈虎东进一步强调,此次疫情考验着生鲜电商前端的时效性,但是后端痛点没有得到解决,导致不少生鲜电商出现用人海战术补足民众需求的现象,这表明生鲜电商应对能力还需加强。疫情下人们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将会被培养起来,生鲜电商有望迎来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