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火起来的远程办公是否会就此成为新的风口?疫情过后,是否还会继续火下去?
华为云WeLink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2月2日当天,有1.5万家企业新开通使用华为云WeLink;最近一周,平均每天新开通企业数增长50%。同时,2月2日当天,会议总数达到8万次;2月3日,会议总数增加到12万次。
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上的在线办公人数更是以千万、亿来计算。远程办公的火爆不仅体现在新开通用户和在线人数上,股市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远程办公概念股在2月5日盘中大幅拉升,会畅通讯、二六三、三五互联等A股公司纷纷涨停。
业内专家认为,这次疫情可能催化中国视频会议和直播等产业的极大爆发。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能移动办公市场规模在23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8%;2019年,该行业市场规模为271亿元左右;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到486亿元左右,复合增长率为12.4%。
迅猛增长的用户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来众多企业的加入。据了解,远程办公市场并不缺乏巨头玩家,市场上的参与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互联网巨头,其布局远程办公业务是从C端向B端扩展;第二类是设备硬件巨头,如思科、华为等;第三类则是以Zoom、Vidyo、小鱼易连等为代表的,从某个垂直领域切入的远程办公服务商。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企业微信、钉钉和飞书占据了远程办公的大半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市场都是巨头玩家,小型创业企业很难进入。这次疫情暴发,几家巨头立刻打出免费牌,而且迅速升级功能,企业微信短短两三周的时间就已经更新了两版。而像阿里、腾讯、华为等都有自己的云系统,用户流量大了就立刻可以扩容,这对于小公司来说,是玩不起的。
无论运营商怎么全力推广,使用者的感受才是最终决定市场的关键。对于突然改变工作方式、使用上了远程办公软件的人们来说,多少都有一点儿不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赞成远程办公者普遍认为远程办公避免了耗费时间在通勤与穿着打扮上,工作方式与工作时间的自由度高,三餐及午休可以得到保证。而认为办公室办公优于远程办公的人则认为远程办公同事间沟通、协作效率低,工作量无法被准确评估,上下班界限不明确,8小时工作变成了24小时待机。
前程无忧对首周已复工人群的调查显示,仅有19.5%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经“拥有成熟的远程办公历史与相关软硬件支持”;超过三成的受访者所在企业“由于业务运转需要临时组织远程办公”。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对于远程办公的看法也不相同,32.5%的受访者认为“居家式”远程办公与在办公室工作无太大差异,而另有35.8%的人认为“有些工作需要面对面解决”。值得关注的是,在复工首周已开启远程办公的人群中,有超过六成的人认为“如后续条件允许,仍选择前往公司驻地办公”。
此外,职业成长平台脉脉发布的《职场人开工状态调研》显示,当前,42%已开工的职场人开启了在家办公模式。企业微信发布的《企业微信远程办公地图》显示,截至2月7日,北京、深圳、上海用户“爱交流”,线上会议次数最多,在线办公期间读写了最多的工作文档。而青海、海南、吉林用户则“爱自由”,线上会议较少。同时,内蒙古自治区、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用户追求“速战速决”,平均线上开会时间最短。
对于未来远程办公的趋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认为,在如今疫情影响集中办公模式之际,已渐趋成熟的线上办公成为了很多企业首选的替代方式,远程办公更是迎来发展拐点,这些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