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社区出现确诊病例无须过度恐慌
作者:孙燕明


    ■本报记者 孙燕明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有些居民知道自己社区里有了确诊病例,或者有了隔离病例,就感到很恐慌,不知道传染风险有多大。”2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指出,新冠肺炎患者被确诊后,都会送到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也会按照有关要求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确诊病例居家以及社区公共区域都将进行清洁消毒,居民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无须过度恐慌。
在密闭场所应加强防护
  通常社区居民楼的电梯内、步行通道的通风情况不太好,人们乘坐电梯时,或者走步行梯时,都应戴口罩。在疫情终结前,尽可能避免用手触摸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社区公共设施物体表面。居民外出后,不要用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并要尽快洗手。
医护人员会不会携带病毒
  有些人担心诊疗护理新冠肺炎病人的医护人员回家时会携带病毒,冯录召表示,医护人员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诊疗和护理,或者在隔离病房接触患者,都是经过科学防护才进入病房开展工作的。经过正确的消毒防护措施和远感防护手段,医务人员在离开病房时不会携带病毒。
粪口传播待证实
  关于新冠肺炎粪口传播的问题,冯录召表示,所谓粪口传播是指患者粪便污染了食品、水,通过进入人体消化道而感染,即病从口入。粪口传播在传染病中并不少见,比如手足口病、霍乱都是粪口传播的传染病。近期,部分省份报告在确诊病例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提示新冠肺炎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但还不能确定能否通过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或传播。
  当前,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相关部门已经充分考虑到粪口传播途径的风险。国家卫健委在新近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已经对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特定人群防护和特定场所消毒提出了相应措施和要求。冯录召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研究,明确冠状病毒是否会通过食物或水引起感染。对于公众尤其是餐饮从业人员来说,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这是防控新冠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措施。
口罩能否重复使用
  冯录召表示,人们独处时可以不戴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使用后放置在洁净、干燥、通风的地方,还可以重复使用。另外,给口罩喷洒消毒剂,包括医用酒精,会使防护效率降低。
  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快递人员等在人员密集场所工作,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长。如果口罩没有明显的脏污变形,不必每四小时一换。
核酸检测试剂有效性
  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稽查专员江德元回应称,此前短期内应急批准的核酸检测试剂都经过临床试验和严格审核,产品性能能够达到技术要求,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以得到保障。国家药监局还要求省级药监部门对试剂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社区出现确诊病例无须过度恐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