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汽车销量月度表(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本报记者 吴博峰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了1月份汽车产销数据,1月的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 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1月乘用车产销量的降幅比大盘整体表现更差。数据显示,1月,乘用车产量完成144.4万辆,环比下降33.9%,同比下降27.6%。乘用车销量预计161.4万辆,环比下降27.1%,同比下降20.2%。
在目前已公布1月销量数据的车企中,有多家汽车品牌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中去年表现强势的日系品牌:丰田、日产以及马自达纷纷下滑。
但也有不少车企的销量数据平稳,有的还实现了小幅增长。比如一汽奔腾公开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的销量约为1.3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60.4%的增长。奇瑞控股集团共销售汽车5.31万辆。其中,奇瑞汽车瑞虎系列、奇瑞控股捷途序列产品销量“过万”,分别实现同比10.8%、18%的两位数增长。
中汽协分析认为,今年春节假期在元月份,有效工作日17天,比去年减少5天;另外,考虑到一些单位提前放假因素,因此有效工作日较少是今年元月份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元月20号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影响,此时已经接近春节假期,中汽协判断疫情对元月份的产销影响有限。
中汽协分析指出,2019年汽车行业经历了非常艰难的一年,市场连续下滑,经营效益下降,企业承受着巨大压力。今年年初,中汽协预计汽车行业将结束2019年度的深度调整,并将在今后几年呈现逐步恢复态势,2020年总体市场趋稳。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行业的正常运行节奏,短期内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巨大冲击,零部件供应体系被打乱。
面对疫情,汽车行业企业积极行动,持续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表现出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据中汽协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汽车行业各企业已累计为抗击疫情捐赠总额超11亿元。主流汽车集团在重大疫情面前以强大的行动力践行了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抗“疫”大潮中一股积极、理性、务实的正能量。
中汽协表示,疫情暴发以来,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加强了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手段,消费者也增加了自我保护意识,居家自我隔离,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消费者短期内的购车行为大大减少。目前疫情防控处于最关键时期,消费者信心还没有恢复,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处于抑制状态。疫情结束后,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在短期内得到释放,汽车市场将会迎来一波短暂的消费高峰,预计全年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目前,除了疫情严重的地区外,其他地区的汽车企业正在尽力复工复产,力争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已向协会反馈复工计划的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截至2月12日,已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32.2%。
据了解,随着2月17日又一批合资车企迎来复工,整个汽车行业的复工比例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不过,所谓复工并非为全员复工复产,很多企业为少数人员做复产前的准备工作,处于半复工状态。更多企业复工的部门集中在销售、公关、行政等岗位,不少采取的是在家“云办公”模式,都是围绕不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快速落实一系列防控举措,为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准备。至于制造生产环节的开工时间还是无法明确给出时间表,一切要视疫情的控制程度和社会秩序的恢复时间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