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何川(右)与医药应急保障体员工为患者找药送药。 姜洪/摄
■陈伟新 姜萍 本报记者 吴采平
“真是谢谢了,这么快把我爸的心脏病药送过来了!”2月11日晚上7点半,家住湖北省赤壁市的周星星接到何乾泰大药房经理何川为她父亲专程送来的6盒益心酮分散片,她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周星星是湖北省赤壁市医药应急保障共同体为之服务的众多受益人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北省赤壁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赤壁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从全市141家药品经营企业中,遴选确定何乾泰、康华、百姓、惠康、同济堂和赤壁市医药公司等6家连锁及大型药企,组建赤壁市医药应急保障共同体,保障全市患者急需用药。
几天前,周星星父亲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药吃完了,家附近的药店又没有这种药销售,于是周星星的父亲只能停药。然而,2月11日晚上6点多,周父突然犯病了。情急之下,周星星四处打听求助,希望能够尽快买到父亲的急救药。接到志愿者打来的紧急求助电话,已经下班回家的何川二话不说,立刻赶回药店,同时通知其他店员联系找药。由于益心酮分散片何乾泰大药房库存仅有2盒,担心不够,何川又通过医药应急保障共同体迅速联系其他药店,从另两家药店调到4盒药。1小时后,他将赤壁市仅有的6盒益心酮分散片送到患者所在小区。拿着父亲的救命药,周星星眼里噙着泪水,满是感激。
赤壁市蒲纺社区患者陈思思,刚刚接受肝脏移植手术,家里仅剩一天的药。“没有药就等死了!”情况危急。信息通过应急保障共同体反馈过来,6家药企牵头人何川立即逐一联系市内20多家药企。但这位患者需要的是非常规药,赤壁市内特别紧缺。他最后与武汉新药特药连锁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终于找到这种药,并商定由对方指派专人送药。鉴于107国道卡口众多,检查严格,何川怕耽误时间,顾不上吃饭,匆匆赶往40多公里外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泉口出口处,下午3点接到4盒药,于下午4点半赶回赤壁市,把药送到患者家里。价格270元的药,何川只按进价收了259元,自己还倒贴进100多元的车费和油费。疫情发生以来,他忙着为群众配药送药,生活规律完全打乱了,却毫无怨言。他说自己是退役军人,又是共产党员,非常时期,配合政府保障群众用药需求,是药企应尽的职责。
像何川一样忙碌的,还有湖北省赤壁市市场监管局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股负责人邵新华。“谢谢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我感激不尽。昨天已收到五指(酯)滴丸一盒,解了我燃眉之急。还有其他的药我也需要,具体名字和数量是……”从正月初一开始,邵新华的手机成了群众求助找药的热线。
医药应急保障共同体在大年三十除夕夜组建,正月初一即启动运行,已有国企1家,民企5家,其经营网点覆盖城区和赤壁市80%的乡镇。对未覆盖的乡镇,也及时对接疫情防控分指挥部指定地点供应。为保障群众用药需求,赤壁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25个社区和14个乡镇确定了包保联络员和定点药店,疫情防控期间,采取代购与配送模式,实行药品采购、协调、配送、维护及价格五统一,分工明确,运转高效。为确保安全,防止交叉感染,药企员工工作中统一戴口罩和手套,并对购药人进行体温测量,切实加强发热、感冒、咳嗽类药品销售登记。同时,该局积极争取赤壁市防疫指挥部的支持,三次为医药应急保障共同体6家药企员工办理工作证共计121个,配备药品配送专用车10台,负责各小区居民药品及医疗器械集中配送工作。
2月13日,记者从湖北省赤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目前,赤壁市医药应急保障共同体已为群众寻找、配送急需用药580人次,最多时一天达到7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