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下班回家,要不要对衣物甚至头发进行消毒?随着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复工,如何进行科学防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外出回家不需要洗头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外出到室外或者一般的公共场所,头发沾到高浓度且含有活性病毒飞沫的可能性极低,所以保持头发日常清洁即可。”冯录召表示,人感染新冠病毒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如飞沫中的病毒含量、病毒活性等因素。医学研究显示,病毒对紫外线和热等外部环境敏感。一般情况下,公众外出回家之后,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洗头或者消毒。
鞋子、衣服是否要消毒
冯录召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或者接触传播,飞沫沉降到地面后,鞋子即使有可能沾染到,病毒量也非常少。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对鞋底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即可,建议回家后在门口换鞋。
至于可否用酒精给衣物消毒,冯录召表示,酒精对普通衣物没有腐蚀作用,但酒精是甲类易燃物品,如果喷洒在衣物上,遇到高温、明火、静电都可能起火,不必将酒精喷洒在衣服上消毒。
他进一步强调,病毒通过污染衣物而感染人的几率极低,如果不是去过特定的场所比如说医院探视过病人,或者接触过可疑症状的人,普通公众不需要对衣服进行专门消毒。
关于循环使用地铁票可否传染病毒,冯录召表示,虽然循环使用的地铁票沾染病毒的概率非常低,但为了避免可能的接触,推荐使用个人交通卡或者手机APP的方式支付。乘坐地铁等交通工具以后建议及时洗手,做好手卫生。
空气净化器不一定能过滤病毒
关于空气净化器能否过滤病毒,冯录召解释说,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空气净化器,由风机和过滤装置组成,风机将家里的空气吸入,过滤装置是通过吸附把各种污染物过滤掉,再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
空气净化器主要适用于去除空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污染物,但是在产品标准中没有对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有杀灭率的要求。因此,空气净化器不一定能过滤病毒。
冯录召建议,人们每天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但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应谨防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的风险。
使用红外设备测温可避免感染
体温筛查是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病例发现的主要手段之一。机场、火车站以及部分社区也都配备了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测量哪里的体温最准?检测仪多人使用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冯录召表示,“使用红外体温监测仪测量体温,不需要接触皮肤就能测出体温,测量时测量者、被测量者也都佩戴口罩,造成交叉感染的几率极低。”
体温筛查是疫情中排查手段之一。红外线测温仪能够实现较远距离、非接触情况下多目标同时检测,可以减少人员接触、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但精确性会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建议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使用。
使用手持式的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示数的准确。在不同部位进行测量,它的结果会有略微差别,这属于正常现象。
目前,春季气温较低,手持红外体温监测仪在使用之前要进行校准,尤其是在测量从室外进入室内的人员,或者在室外使用测量仪时,建议测量衣服或者围巾覆盖的皮肤部位,比如手腕或者脖子,这样得到的数据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