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宁志伟
■本报记者 孙燕明
“在当前新冠病毒肺炎严重流行之际,为了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易感人群和普通大众的免疫力,预期达到预防感染或减轻感染症状的作用,建议在新冠病毒肺炎防治中应用大剂量维生素D,这一做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没有任何副作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宁志伟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几年前,宁志伟曾听过世界维生素D领域权威学者、美国波士顿大学米切尔·霍利克教授的讲座。他提到,自己和家人平时都在补充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水平达到60-65纳克/毫升之间,补充剂量超过95%的人群,平时很少感冒。偶有感冒发作当天,他和家人都会主动口服大剂量的维生素D5万国际单位(1250微克),往往感冒症状很快好转。
1月31日,巴西国家医学中心科英布拉医生发表视频讲话,号召巴西人民纠正维生素D缺乏,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来临。
科英布拉医生表示,世界人口普遍缺乏一种重要物质维生素D,实际上它具有激素的结构和生理作用,但与激素不同,在体内有大约80种不同功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治外来病菌入侵。
1月28日,美国维生素D维基网站创立者亨利·拉合尔博士针对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维生素D能够抑制疱疹、带状疱疹、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多种包膜病毒,还有巨细胞病毒、逆转录病毒样艾滋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等其他病毒,以及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天花病毒。
许多人可以通过摄入维生素D进行治疗,每天剂量可能需要5万至80万国际单位(1250微克-20毫克),从而验证维生素D是否可以对抗新冠病毒。
他进一步表示,维生素D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骨骼系统所必需的元素。新的医学研究证据表明,它还起着调节免疫系统的主要作用,可能包括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干预性和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流感和呼吸道感染风险的证据。
日本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维生素D水平在30纳克/毫升以上,可以使流感发生率减低7倍。
加拿大的格瑞·施瓦尔芬伯格医生认为,人体维生素D水平在40纳克/毫升以上,能够有效预防流感发作,对于感染者能减轻症状。对于那些患流感的病人,每天应用维生素D3单次 5万国际单位(1250微克)剂量,或者每天三次分别1万 国际单位(250微克)剂量,连续应用2至3天后,流感症状几乎完全消失。
宁志伟表示,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流行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此时正是人体维生素D水平的低谷,两者平行一致。我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他在2012-2013年对北京城区居民的调查发现,居民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高达87.1%,平均维生素D水平仅为12-15纳克/毫升。维生素D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别,冬春季较低,夏秋季较高。一年中,2至4月份最低,8至10月份最高。
“新冠病毒感染者补充维生素D有望提高自身免疫力,可能会达到减轻感染症状的作用;对于一般易感人群也可以应用,期望达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宁志伟表示,有些医生担心维生素D中毒,实际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摄入100万国际单位(25毫克)以内的维生素D是安全的。6年前,我们应用60万国际单位(30毫克)维生素D3单次口服治疗维生素D缺乏,至今已有上万例患者应用,没有发生一例维生素D中毒病例。
宁志伟说,维生素D治疗非常简便,即使不化验25羟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水平,直接给予维生素D治疗,也能达到治疗目的。考虑到我国人群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应单次口服维生素D10-15毫克,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均可使用,首选维生素D3。
宁志伟建议,可以选用维生素D2注射液,每支含D2注射液 5毫克,可以单次口服2-3支,不需要注射,如果肌肉注射反而起效更慢,肥胖者需要剂量更大一些。
宁志伟表示,不建议使用维生素AD复合制剂,因为维生素A含量过多,维生素D含量太少,大量服用可能会增加维生素A中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