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保供应 保价格 保质量 医用防护服紧急复工复产
为白衣卫士提供安全护身“铠甲”
作者:庞建新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庞建新
  新冠肺炎突发,医用防护服告急。纺织行业的上下游生产线从春节以来,从未停歇,按照国家部署落实疫情防控产品生产。不仅一些生产化工防护服、民用工业防护服的企业纷纷响应,提前复工复产,原材料企业也纷纷承诺“不涨价”,而且为保供应,一些知名服装企业也积极转产防护服。
促生产 出台给力政策
  医用防护服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医疗物资,是保护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屏障。疫情冲击下,防护服需求量激增,成为一线抗疫迫切需求的物资。
  为解决医用防护服生产供应严重不足问题,1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印发了《关于疫情期间防护服生产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当防护服不足时,可使用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而一些生产化工防护服、民用工业防护服的企业也纷纷响应,按照要求,把原生产工业级防护服的车间改成医用等级。
  数据显示,我国有40家符合国标的防护服生产企业,日产能大约3万套,春节的到来使日产能降到1.3万套。工信部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医用防护服供给作为重中之重,向全国医用防护服重点生产企业派出了驻企特派员,协调企业从原料配备到跨省运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数据显示,在统一部署和相关企业的努力下,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已经从1月28日的0.87万件上升到2月4日的3.16万件。
  医用防护服在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就在湖北省仙桃市。在多方努力下,2月8日,仙桃市医用防护服半成品日产量如期达到3万件,占全国产量60%。缺口仍在。为此,2月10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深入仙桃市现场办公,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特事特办,为医用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口罩开辟快速备案通道。
  2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的工作举措。会议指出,支持企业通过委托代加工、扩大生产场地、改造车间等措施扩大产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转产医用防护服,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
  “企业如果具备生产条件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把材料补齐,市场监管部门可当场办理生产许可证。”在2月25日上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维护市场秩序 支持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表示。
  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颜江瑛介绍,对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生产许可和检验检测等实施特别措施,合并审批流程;对转产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实行应急审批。对有关疫情防控使用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和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的生产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及政策指导,保障医疗物资产能。
保供应 生产企业提前开工
  同样的厂房,同样的流水线,生产的是与以往不同的医用防护服。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身体健康,纺织行业在行动。
  际华集团迅速对防疫保障工作做出统筹安排,组织所属企业备产转产防护服、隔离服等紧缺物资。其利用在2003年抗击“非典”过程中积累的防护服生产保障丰富经验,本次在接到河北省应急物资采购通知后,紧急组织职业装研究院的相关技术人员到岗,超常规落实产品试制打样进度,仅用24小时即迅速生产出替代材料样衣,试制的防护服样品一次性通过政府验收,获得首批10万套的紧急生产任务。
  逆市开工,全力转型生产。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纺院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自身医用防护新材料全产业链研发生产能力优势,成立医用防护材料及制品应急工作组,在除夕之夜向广大员工吹响集结令,全力开展新型医用防护专用面料的科技攻关,以及能完全阻隔病毒的医用面料及防护服的全负荷生产。
  山东日照的三奇公司是工信部应急物资重点储备生产企业,具备每日5000套防护服生产能力,产能规模国内领先,目前公司2000多名员工复工投入生产。
  面对防护服缺口,服装企业如中国柒牌、红豆、三枪等迅速响应,转产复工。
  据了解,中国柒牌投入数百万元用于设备和面辅料的采购,鉴于防护服紧缺,把生产线扩增至4条。中国柒牌董事长洪肇设表示:“医生坚守在防控疫情最前线,用生命护佑生命,为他们配备足量的防护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多渠道、倾全力、不计代价为他们准备好战场上的‘铠甲’。”
  2月3日晚,红豆股份发布《关于变更经营范围并修改〈公司章程〉相关条款的公告》。公告显示,根据经营发展需要,公司经营范围新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为积极响应国家应对疫情防控所需,缓解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供给紧缺压力,红豆股份将在取得《江苏省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口罩应急生产使用备案批件》后,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量产后预计一般防护服产能约为20万件/月,且产品将服从政府统一调拨,不对外进行销售。
  此外,一批纺织服装企业为抗击疫情,临危受命,积极复产或转产防护用品和原材料。水星家纺在4天内紧急成立了10条防护服生产线,生产防护服支援防疫前线。高端针织面料生产商——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月4日晚间披露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上海市金山区经济委员会要求生产疫情防控一次性隔离服的订单后,启动相应程序召回员工进行紧急生产,并于2月4日晚间完成该笔订单的首批产品交付。
不涨价 原材料企业郑重承诺
  物资紧缺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焦点、难点、痛点,尤其是防控前线急需的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物资尚处于紧张状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医疗物资是保障。值此危难之际,大型央企代表纷纷郑重承诺:服务抗疫战线的医疗保障物资,绝不涨价!
  新兴际华一直承担着医用防护服和相关疫情防治药品的生产。新兴际华承诺: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就生产,不讲价!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成本困难,不涨价!“抗疫期间,中国石化生产的医疗卫生用物资相关原料一律不涨价;旗下3万座加油站油品除执行国家原有调价规定外一律不涨价;易捷便利店经营的非油产品一律不涨价。”疫情面前,作为国内年产近百万吨的最大医卫用材料供应商,中国石化目前已统筹安排各相关炼化企业采取临时改变排产计划等措施,提高装置负荷,开足马力生产医卫用聚烯烃,加大医卫材料原料供应。并将充分发挥化工销售网络渠道优势,及时对接下游客户需求,帮助周边医卫材料生产厂家提前复产,保障原料供应量,大力缓解因需求暴涨造成的医卫材料紧缺局面。
  “口罩等医用物资原材料不涨价!”针对医疗物资紧缺的现状,中国石油各炼化企业加大装置负荷,开足马力生产,保障医用物资生产原料的供应。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迅速转变生产计划,聚丙烯装置转产HT40S(无纺布纤维专用料)产品。
  通用技术集团宣布:防护服面料不涨价!通用技术集团中纺院是国内研发能力较强、颇具影响力的纺织涂层与复合面料的生产企业。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生产,想尽办法扩大外部产能,保障应急物资高质量供应。通用技术集团设立10亿元的专项保障资金,确保防疫物资生产任务不计成本、时间第一,争分夺秒生产防护服面料,以供应防疫需求。
  氨纶是生产口罩、防护衣等防护用品的重要材料。作为全国单产量最大的氨纶生产企业,白鹭集团以抗击疫情为重,在为员工做好防护的同时,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全力以赴保障防护产品原料的市场供应。
保质量 加强市场监督检查
  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防护服的同时,积极响应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千方百计保质量、保供应,确保出厂一件、合格一件、安全一件,为抗疫一线的‘白衣卫士’提供安全护身‘铠甲’”。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紧急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供给,确保质量安全可控,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健康委,在疫情期间执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共有4条具体措施,属于此次疫情防控的临时应急措施,疫情结束后自行解除。业界人士表示,医用防护服应急规范出台,将大幅缩短灭菌工艺周期。
  加大医用防护服供应力度同时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药监部门重点加强相关医用防护服监督检查和实地督导,强化产品抽检和不良反应监测,切实保障质量安全。
  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促进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产能提升的意见》,出台实行应急审批、支持扩大产能、加快产品检验、推行一许可一站式办结等六项举措,促进疫情防控产品供应能力提升,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大对新开办企业的指导、帮扶和监管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针对目前医用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浙江省药监局提出要树立“保供应与保质量并重”的理念,既要抓质量安全,对医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实施驻厂监督制度,并加强日常巡查;又要抓应急生产,提高全省医用防护用品供应保障能力。同时,高频次开展企业巡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强化经营企业监督检查,确保合格医用防护用品供应抗疫前线和供应市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白衣卫士提供安全护身“铠甲”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