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战疫情 我们出击
江西宜春:助推食品企业复工复产
作者:刘建新 朱海


    ■刘建新 本报记者 朱海
  连日来,江西省宜春市市场监管局按照“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要求,主动担当,善于作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双促进”。截至2月20日14时,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复工135家,全市粮食企业日生产大米2375吨,库存充足。
全程帮扶
率先恢复“产米”
  走进位于宜春市经济开发区的宜春市明月山粮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眼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耳畔传来的是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成袋的大米缓缓驶出流水线……“我们现在日产大米成品40余吨,基本恢复了正常产能。”该公司总经理易小清介绍说。
  1月25日(大年初一)、1月26日,由于疫情形势加重,市民防控意识加强,宜春中心城区各大超市均出现了短暂的抢购潮,不少超市库存的大米等生活必需品先后被抢购一空。“你赶紧协调,通知中心城区周边的粮油加工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尽快复工,并加强对全市粮油加工企业复工的调度。”宜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市场监管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指派食品生产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企业复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初二下午,接到抓紧时间复工的通知后,我们一方面开列紧缺的物资和遇到的困难,并反馈给宜春市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通知员工返岗,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易小清说,“最多的一天,我接到十多个电话,每个电话都冲着解决实际问题来的。第二天我们就收到了政府赠送的300只口罩、150公斤消毒液及一些体温计,解决了复工的大难题。员工大部分都是宜春本地人,除了家在外地和特殊情况不能赶回的,截至正月初六,实际到岗30余人,关键岗位基本到齐。我们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消杀防疫措施,迅速复工。同时,大批量加工优质大米,当天产能恢复了70%。”“在政府各项复工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三天就复产复工,这得益于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的全程帮扶。”易小清高兴地说道。
周密部署
发出出口“首单”
  1月27日,宜春市市场监管局转发了《致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一封信》。2月5日,又通过市内媒体、电话告知、微信群、宜春市场监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食品生产企业发放《宜春市食品生产单位复工复产指南》,提前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复产复工做准备,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体温监测和健康防护工作体系,做好员工健康检查、生产场所消毒、原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产品出厂检验等工作,做到疫情防护工作全员覆盖。2月9日开始,该市食品生产企业开始有序恢复生产。
  2月11日,武藏野化学(中国)有限公司复工后生产的首批50吨乳酸甲酯产品装车发出,从上海通过国际物流运往日本,成为宜春经开区企业复工复产后的出口“首单”。武藏野化学(中国)有限公司是宜春经济开发区内的一家日资生物技术类企业,该公司于2月8日提交了复工申请资料,经审核,2月10日获得复工许可。“为确保安全第一,我们提前采取了详细充足的防控措施。”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范贵增说,“防疫物资春节前就备好了,公司还特意编制了多篇防疫的图文宣传资料向每一位员工传达,要求一一回复阅读。”目前,公司防护口罩可保证2个月的使用量,酒精、消毒水均库存充足。复工生产后,公司对厂区每天进行卫生消毒杀菌,实施员工用餐9项规定,确保防疫做实做细。
科学指导
解决切实需求
  “特殊时期,更加要把好原料关,确保质量安全”“生产场所每天消毒了没有”“员工吃饭要尽量打包带走分散吃”。2月18日下午,宜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来到宜春经济开发区第二批复工的食品生产企业——宜春市得利君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做好疫情防控。
  据悉,宜春市市场监管局一方面鼓励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努力克服困难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对已复工食品企业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帮助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力,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坚决禁止复工复产或者给予停产处理。
  另外,为准确掌握食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该局组织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各自辖区内的企业进行摸排,对收集到的食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人员信息和防控物资需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统筹解决,力争做到防疫物资精准推送,切实解决企业所需,全力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江西宜春:助推食品企业复工复产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