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价格 保鲜 时效
网上买菜虽火爆 仍有改进余地
作者:孟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孟刚
  需要买菜,又不想去人流密集的菜场、超市,该怎么办?疫情期间,市民宅在家里用手机下单,等配送员电话通知,再到小区门口取菜,这一幕正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记者了解到,网上买菜这种“互联网+生鲜”模式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而这次疫情催生了市场新机遇,春节以来,互联网生鲜订单比平时暴增数倍。那么,网上买菜的体验如何?服务还存在哪些瓶颈?未来市场会有何变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网上买菜升温
  时下,不少消费者的买菜习惯正悄然发生改变。北京消费者闫大妈原来都是送完孙子上学后就直接步行去小区旁边的菜市场买菜,但新冠肺炎疫情来了,孩子不让她去菜市场。“孩子帮我在手机里装了好多买菜的APP,现在我不用自己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了,用手机下单,在家门口就能拿到菜,很方便。”刚刚学会网上买菜的闫大妈这样告诉记者。
  2月26日上午,记者在北京福怡苑小区南门看到,几个生鲜配送员正在等待客户取货。“我们超市现在网上订单业务量差不多占了总量的一半。”附近的美邻生鲜店配送员告诉记者,店里现在每天固定给周边小区送货,每个小区每天至少都有近20个订单。
  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中主要的生鲜电商包括每日优鲜、盒马鲜生、叮咚买菜、苏宁生鲜、中粮我买网、京东到家、本来生活、顺丰优选等,在春节防疫期间,均出现订单大增的情况。
  美团近日发布的《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显示,食材类的商品迎来了销量暴增,蔬菜、肉类、海鲜等环比增幅达到了200%,包括生菜、香菜、油菜等在内的叶菜类整体销量最高,达814万份。其中,香菜的销量接近百万份,与土豆、西红柿、洋葱、胡萝卜等蔬菜的销量处于同等量级。
  根据达达集团提供的数据,春节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了510%,鸡蛋增长770%。
  中商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生鲜电商行业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225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交易总额将突破4600亿元。
配送速度不一
  记者了解到,市民想网上买菜,可通过APP或微信小程序下单,购买很方便。
  国金证券商贸社服和纺织服装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吴劲草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前置仓模式,主要在小区密集处设立仓储点进行储存、分检和配送,不开门店营业,代表企业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第二类是到店+到家结合模式,依托于线下门店,用户既可以线上下单,也可以到门店购买,代表企业有永辉、盒马、多点等;第三类是平台模式,平台作为第三方,为超市和门店提供到家服务,代表企业有京东到家、淘鲜达等。
  那么,这三种模式哪种更实惠、更便捷?如何选择性价比更高?记者逐一体验后发现,从配送时间来看,平台模式的商家配送时间最短,下单后30分钟左右就可以送到。而另外两种模式的商家相对配送较慢,如上午10点左右下单,大约在下午1点左右能配送到。总体来看,三种模式可以选择的蔬菜、肉类品种都比较丰富,平时市场上有得卖的都能看到。
  记者还发现,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小程序搜索,寻找卖菜商家。这些商家通常配送时间比较长。记者以自己所在地附近的美邻生鲜为例,当天上午10时以前下单,下午4时左右才能配送到位,有的商家则显示需要提前一天购买,然后隔天早上配送。
  在价格方面,记者发现,小程序上的商家更实惠一些。从配送费用来看,美团、饿了么上的商家通常是20到39元起送,另收5元左右的配送费,而小程序上的部分商家则可以做到无起送金额限制、0配送费。
发展中痛点待解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攀告诉记者,此前生鲜电商市场并没有达到行业预期,大部分有过网购经验的消费者还没有养成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但是此次疫情下,人们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会被培养起来,多年沉淀的生鲜电商或许将迎来春天。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在疫情的助推下,消费者对生鲜电商的便捷性有了更深认识,这对消费氛围、消费人口基数及用户习惯培养有正向效应。
  不过,记者发现,网上买菜也有很多痛点待解。比如,记者比对了线上线下的食材价格发现,网上价格相比来说要贵一点,而一些消费者也深有体会。“总体价格都是比实体店高一些,素菜每斤基本高1-3元,荤菜每斤高3-6元,越贵的菜品,价格相差越多。”记者的邻居王女士最近刚在某平台买了196元的菜,“如果去实体店买,这些大概在140元左右。”王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除了价格略贵外,菜特别是青菜的新鲜度也难以保证。“我在网上买过叶菜,由于是被动选择,送来的都不太新鲜,叶子都蔫了,特别是下午时段送到的。”提起网上买菜的经历,太原的陈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发现,在一些大型小区,居民步行到小区门口距离较远,扎堆在小区门口领菜也有许多不便。而很多设在小区内的智能快递箱,有的空间有限,且没有冷藏功能,难以在生鲜配送中发挥作用。
  多个投诉平台也显示,一些网上买菜APP近期被一些用户投诉,主要是配送不及时,也有的涉及到蔬菜不新鲜问题。
供应链重要性凸显
  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张书乐认为,生鲜电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场景不鲜活,大量集中在一些特价或较为特殊的生鲜品类上形成爆款,而在日常生鲜品类上则无力和线下菜场的种类繁多、直观可感乃至价格上形成比拼。货物采买、种类、储备乃至物流速度,都会在这种“浮肿”状态下出现各种体验不佳的表现,并引发投诉。
  疫情期间订单需求的暴增正对生鲜电商的供应链管理和配送能力提出挑战。吴劲草表示,从长期来看,生鲜电商的供应链管理核心点主要在于对以下问题的解决:生鲜产品保质期短、标准化程度低,且受地域性和季节性限制强,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有可靠保障的供应链渠道非常重要。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近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卖菜本质上是供应链的生意,这次疫情是个分水岭,强者经此一战供应链会更强,供应链能力弱的公司则可能会被淘汰掉。
  专家表示,对于网上买菜这一新兴市场,传统超市有着仓储和渠道优势,而新锐电商成本更低、对互联网更加熟悉,配送服务如何更到位将成为竞争的焦点。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消费者必然成为受益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网上买菜虽火爆 仍有改进余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