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晓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悦一家三口春节返程后20天,一直在靠着网络生活。“过几天就下楼去取一下快递,我妈啥都从网上买。”徐悦的儿子对记者说。像徐家这样宅生活的,在北京并不少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网购、外卖、在线办公、在线问诊、在线教育等线上消费方式成为老百姓的日常。数字经济时代初现的互联网消费场景从线下全面转至线上,如大家所见,疫情之下,信息消费已经渗透到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消费层面,正在逐步拓展网络消费新空间、新模式,而扩大升级信息消费无疑是疫情期间保持经济活跃度的有效方式。
信息消费的东风,也许能吹开复工复产后经济振兴的花朵。
生活必需催生消费新模式
“2020年正月初八与2019年同日期对比,春运迁徙规模下降了78%。”十几亿人宅家、上千万人口大城市封城,这些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也催生出信息消费的新模式。
“信息消费新模式逐渐深入民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曹英和中国信息消费推进联盟办公室主任王秋野指出,在疫情的催化下,在线医疗、网络教育、远程办公、生鲜配送、新零售等信息消费模式,表现出了尤为强劲的动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衍生出一些“共享员工”“餐厅移动APP”等消费新模式,线上消费形式更加被广大百姓接受。
“云开工”成为此次疫情下最亮眼的新工作模式。据中国信通院相关统计,短期内远程办公需求环比上升663%,2020年1-2月,远程办公企业规模超过1800万家,远程办公人员超过3亿人。该院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信息消费企业采取“远程办公为主、驻地办公为辅”的开工模式。
“非接触式服务”成消费新名词。曹英和王秋野二位专家指出,疫情期间,非接触式的线上社交、在线问诊、不接触配送、数字内容、网络娱乐等信息消费相关移动APP产品服务融入到大多数人的生活,有力地保障了居民必需生活物资需求,丰富了居家百姓的精神生活。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95%的网民增加了线上娱乐和服务的使用,爱奇艺、芒果TV和腾讯视频会员数量分别环比增长了1079%、708%和319%。在线医疗问诊量增速达10倍以上,传统线下实体也开始进行线上预约、线上服务,促发了更多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
线上生活渐成新潮流
疫情期间自我隔离的人的一天大概是这样过的:早上被手机的“睡眠管理”软件叫醒;拿手机看一会儿全球、全国疫情最新数据,以及“离自己最近的疫情小区”;在手机上下单买一下今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厨房打开在线听书,一边听一边照着做饭APP上的攻略炸油条;吃了饭开始把孩子弄上班级的网络上课,自己去一边戴着耳机开始连线同事在线办公;一天工作学习完毕,傍晚会拿着手机网上旅游、AI看展、手机游戏,也许会云喝酒、视频聊天,已经买了的私教课也不会浪费,教练会视频教学……“疫情重塑了消费者的习惯。”互联网观察人士刘兴亮认为,疫情控制能及时高效,离不开大部分人的自觉隔离,而隔离背后是包括电商平台在内的企业,为人们不出门也能维系基础生活提供了保障。
据京东超市米面粮油负责人介绍,1月20日至2月17日期间,京东超市在国内共销售8.59万吨米面杂粮、8.5万吨生鲜产品、3245万升食用油、4.8亿片婴儿纸尿裤……与此同时,京东生鲜平台上的蔬菜、苹果、车厘子等生鲜产品销售额同比呈现三位数增长。
刘兴亮认为,十几年前的非典之所以为电商行业初步兴起带来了机会,正是因为它培养了消费者电商消费的习惯,这是人们接受电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而此次因为疫情,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等企业,也收获了一大批新用户,这些人就是因为疫情而初尝线上消费便利的用户。疫情过后,这种消费需求可能会降低,但已经形成的消费习惯绝不会因疫情结束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