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内防输出 外防输入
口岸防控全面启动健康申报
作者:孙燕明


    ■本报记者 孙燕明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海关总署依法采取严格的口岸防控措施,内防输出、外防输入,坚决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跨境传播。”3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军指出,海关总署全面启动健康申报制度,对于海关及时掌握出入境人员的相关信息、精准识别高风险人员具有关键作用。
  针对当前境外疫情快速传播,并向境内蔓延的严峻形势,海关总署切实采取五项措施:
  进一步加强境外疫情风险研判,密切跟踪疫情严重国家的发展态势,全方位收集疫情信息,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检疫。
  严格执行健康申报制度。严格排查申报有无肺炎类似症状,有无14天内相关旅行史或者接触史。为了方便旅客,海关专门开发了出入境旅客网上健康申报APP,出入境人员可以用手机提前填报,生成二维码,实现在口岸扫码验放。
  切实落实“三查、三排、一转运”检疫措施。“三查”就是100%的健康申报查验、体温监测筛查和医学巡查。“三排”就是对“三查”发现的有症状,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或者接触过确诊病例的人员,严格实施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和实验室检测排查。“一转运”就是对“三排”确定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状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这四类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联防联控机制落实转运等防控措施,从而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加强交通工具卫生检疫。对14天内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工具全面实施登临检疫。
  强化联防联控机制。海关与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进一步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合处置机制,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的防控体系。
  王军强调,一些入境人员怀着侥幸心理,采取各种手段拒绝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健康状况,不配合体温监测;还有一些入境人员明知自己已经出现了发热、干咳等染疫症状,或者曾经去过疫情严重的地区,却故意隐瞒发病情况、境外旅行史;甚至有人采取吃退烧药等方式降低体温,掩盖发热症状,在海关卫生检疫环节蒙混过关,入境以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导致与其密切接触人员被感染或者被隔离观察,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风险。
  “怀着侥幸心理逃避海关检疫的人员,不仅要承受全社会的舆论谴责,还将面临牢狱之灾。”王军希望广大出入境旅客,在出入境时一定要如实、完整、准确填报《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并配合海关做好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各项卫生检疫措施,这既是对本人和家人健康安全的保护,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对于在机场集中隔离点发现出现感染症状的入境旅客,王军解释说,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在口岸发现有症状的人员,将转入流行病学调查或者医学排查环节,在完成有关卫生检疫工作后,在对其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海关将做好信息登记和通报,按照属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要求,及时移交地方政府指定的相关部门。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表示,中国民航局发布第三版《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并在前期加强通风、消毒、垃圾处理等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航班始发地的疫情、客座率、航班运行特点等因素对航班运行风险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把航班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精准防控、精细施策。其中,对于高风险的航班,尽可能减少机上的服务流程,对旅客进行分区管理,安排旅客分散就坐。同时,在每个航班的后三排都会预留应急事件处理的隔离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口岸防控全面启动健康申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