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燕明)“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对较弱,而且大多都患有基础性疾病,所以更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老年人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3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国家卫健委和全国老龄办对老年人的疫情防控高度重视。目的就是全力构筑老年人疫情防控的安全网,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除了规范养老机构外,对于居家的老年人,应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的作用,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尤其是对那些高龄、失能空巢的老人予以特别关注。
因为疫情隔离导致一些孤寡老人、儿童等缺乏照料服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表示,这些特殊人群在疫情防控期间是最需要关注和关怀的群体之一。明确要求各地承担隔离收治任务的机构或人员在收治这些人员时,要主动了解他们家里有没有需要监护或者照料的人员,加强对居家隔离的特殊困难人员的主动探视和必要帮助。
据悉,3月6日,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指导乡镇和村(居)委会,对独居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要进行逐一摸排、建立台账,及时提供照料和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3月15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各地要分类施策,落实监护照料措施。对没有监护人的儿童,由村(居)民委员会临时照料,确有困难的,由县级民政部门承担临时监护责任。监护缺失儿童有疫情接触史的,要安置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检测,对确诊或疑似病例,要优先安置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救治。对委托监护、指定由专人照料的儿童,要实行包干到人,对儿童照料情况进行家访或电话跟踪。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治愈出院或结束隔离后,要在提供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明或相关健康医学证明的前提下,及时将儿童接回照料。
卫健部门要指导医疗机构开通儿童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确保确诊或疑似感染儿童第一时间送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监护缺失适龄儿童居家学习指导与服务,确保“停课不停学”。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监护缺失儿童的线索响应、临时照料、个案跟踪、资源链接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