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健康养老 线上推动线下支撑
作者:孙燕明
图片
图片


    图:北京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患者上门服务。
■本报记者 孙燕明
  “互联网具有突破时空的便捷特点,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发挥了‘互联网+医疗’的独特优势。”3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相关网上服务。国家卫健委的委属委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有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通过“空中网线”为患者和医生搭建起一座桥梁,解决了部分患者就医需求,为患者带来方便。
  此前,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探索建立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等制度,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鼓励以高水平社会服务机构为核心,建立面向基层地区、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的远程在线服务体系。
  不难看出,通过此次疫情,人们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有了更新的认识,互联网+将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互联网+”缓解线下诊疗压力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连续发文,要求医疗机构加强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诊疗及药品配送服务,并建议慢病患者尽量线上问诊买药,缓解线下诊疗压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不见面的购药服务,打通了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通道。
  毛群安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家卫健委从三方面发力,进一步落实各地“互联网+医疗”的防疫新举措。
  其中包括,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各地组织开展远程会诊、网上义务咨询、居家医学观察指导、心理疏导、慢病复诊以及药品配送等服务,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诊疗纳入到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拓展了线上服务空间,缓解了线下诊疗压力。
  组织“互联网+”平台支持湖北。国家卫健委统筹多方力量,通过在线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能力,支撑湖北主战场的疫情防控工作。
  搭建各部门共享平台。国家卫健委汇总各部门的数据,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方式,开展对疫情期间可能的密切接触者以及有风险人群的查找及监测。
  据了解,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既能够让公众得到方便、快捷、可及的医疗服务和医疗咨询服务,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在医院内的聚集,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据国家卫健委相关人士介绍,在上海,通过网上咨询平台对发热病人提供咨询,由医生为患者答疑解惑;在浙江,由各个医疗点、医疗机构对患者提供网上的医疗服务,同时指导患者更精准地进入到线下医疗服务保障当中来。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地方,通过开通线上的医疗服务,使得发热门诊的医疗量、就诊量降低了50%。
  毛群安表示,未来,国家卫健委将把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进一步总结完善,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把好的做法、政策固化下来,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向纵深发展。
远程医疗保障老年人居家健康
  疫情防控期间,养老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而老年人群普遍存在高龄、体弱、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等特点,如何为老人们提供医疗服务,消除他们对自身健康和看病就医的担心?
  海淀区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今年春节期间,61家养老照料中心收住5000多名老人,全部采取封闭式管理;79家养老服务驿站中,有13家养老驿站有托养老人,也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
  为满足老年人在疫情发生后的医疗需求,北京老年医院应海淀区卫健委和海淀区民政局的要求,在原有开通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家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又增加开通了28家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
  据记者了解,2017年,北京老年医院承接海淀区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试点项目。从2018年6月20日上线以来,北京老年医院联合海淀医院共计30个临床专业科室开展在线远程会诊。
  截至2019年底,该平台共支持海淀区10家养老机构、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远程医疗服务15883人次,实施远程医疗后,59.64%的患者留在基层,40.36%的患者有序转诊至三级医院,实现了区域内医养结合、慢病管理、绿色通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为群众提供了医疗便捷性,节约了医保资金。
  疫情暴发以来,海淀区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平台无偿为辖区养老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解决了养老机构内老人就医困难问题,避免交叉感染。
  该平台在远程会诊的基础上,还组织临床专家开展防控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在线咨询服务,为患者答疑解惑,为养老机构和社区管理者提供防控指导,为从医院回到养老机构和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建议。
  同时,在该平台功能模块中,还增加了“疫情防控”模块,重点防控人员通过个人版APP每日报送体温和不适症状,政府和社区管理者可以通过后台系统查询相关数据,对异常者进行筛查,对可疑患者及时管控,避免疫情扩散。
  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建立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平台,形成了政府主导、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参与的互联网诊疗模式,在使群众得到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同时获得三级医院的优质远程医疗服务。
  在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可以使老年人的急病预检、慢病管理、心理疏导等服务得到稳定的延续。
  通过实体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整合,将加快区域医联体的建设,使医养结合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智慧养老探索“互联网+护理”模式
  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必须依靠“互联网+”。
  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了解到,今年,北京市将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探索家庭病床取消医保支付底线,给予参与家庭病床舒缓医疗照护的医护人员一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探索适合首都特色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2019年,北京市在东城区、朝阳区、石景山区开展了“互联网+护理”试点工作,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运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7年,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迄今,已建立27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支家医团队服务1500至2000人。
  同时,全力打造智能“医疗服务包”,即朝阳区区域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平台、朝阳健康、朝阳管家、朝阳专家APP相继上线,通过互联网为百姓提供个性化的家庭医疗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平台与电子健康档案及诊疗信息、健康管理信息对接,实现了区域内的数据互联、互通、互动、互认。
  之后,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原有上门巡诊的基础上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更方便、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9年,该中心为99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建立了家庭病床,为社区居民上门巡诊1600多次。
  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瞩目远程会诊系统以及叮咚健康等系统,使患者在家中就可以完成血压、血糖等检查,使家庭医生时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录进公共卫生档案。出诊护士、全科医生、朝阳医院专科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三方病历共享、实时讨论诊疗方案。
  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可随时转诊至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或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转诊到北京朝阳医院。
  刘运杰认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病床,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措施,这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也适应了医养结合发展趋势。
  他认为,建立家庭病床加快医院病床周转率,提高有限资源病床的使用效率;促进了社区卫生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便利,拉近了医患关系。同时,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更有利于患者康复,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病人家属的人力负担。
  无论线上模式如何变化、整合,线下服务都是支撑整个业态存续的关键。
  “上门医疗服务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方式。”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指出,据调查,上门医疗服务特别是家庭病床等方式,在老年人需求中排在前列。上门医疗服务需要遵循一个规范标准,同时还存在上门服务风险的问题。国家卫健委鼓励上门服务团队为上门服务人员购买保险,使双方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
  王海东透露,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制定上门医疗服务的规范标准,包括收费价格的制定。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健康养老 线上推动线下支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