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利用疫情炒作误导消费者、发国难财的不法商家,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让其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恩奎
近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一批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件。有宣称保健食品、口腔喷剂,能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宣传蔬菜能治病的,甚至还有擅用“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名义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市场监管部门对这些虚假广告的发布单位进行了处罚。
疫情发生后,一些不法分子错误地认为此时监管部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市场,可以趁机捞一把,所以抱着侥幸心理,借疫情炒作,违规将产品功能与疫情防控、病毒防治挂钩,妄图借机打“疫情牌”做虚假广告,实在是打错了算盘。
不可否认,商家的嗅觉很灵敏,当一些热点事件发生,很会蹭热点进行炒作。如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一些商家很快开始宣传诸如“防核辐射服”“防辐射绿茶”“防辐射饼干”“防核辐射饮料”的虚假广告。雾霾来临,出现了宣称可以 “抵御PM2.5”的“抗霾防霾”化妆品、“抗雾霾眼药水”等广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号称可以有效防治病毒的口腔喷剂、保健食品甚至磁化水、解酒茶的虚假广告又借疫情炒作,忽悠消费者。
对此,多数媒体能够迅速发声,提醒消费者此类产品宣传多为虚假广告,消费者要多长个心眼,防止上当受骗。相关监管部门也三令五申,严禁利用疫情诱导和误导消费者;严禁借疫情炒作,将产品功效与疫情防控、病毒防治挂勾;不得对直销产品(保健品)进行虚假宣传;不得囤积居奇、借机哄抬价格。
但严厉的法律法规也必须付诸实施才能产生效果,震慑不法商家。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有实实在在的监管措施,对于利用疫情炒作误导消费者、发国难财的不法商家,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让其偷鸡不成蚀把米。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今年第一批虚假广告典型案例,就是很好的举措,不仅对做虚假广告的不法商家进行严厉处罚,而且将其公之于众,震慑其他有心借疫炒作虚假宣传的商家。商家应当明白,虚假广告带来的不是利润,而是监管部门严厉的惩罚和消费者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