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封闭式管理 暖心服务
养老机构筑牢“防护墙”
作者:孙燕明
图片


    图:爱侬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孙燕明
  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刘奶奶,住在北京怀柔区爱侬河防口幸福晚年驿站。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人想回家,但儿子没有答应,情绪低落的老人茶饭不思。护理员陪她拉家常,进行心理疏导,给她讲解疫情防控措施,帮助她了解防控形势、体谅孩子的不易。几天后,老人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北京市养老机构积极筑牢“防护墙”,严防发生聚集性感染,竭诚为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的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就近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等养老服务。
封闭式管理严防聚集性感染
  1月26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做好全市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的通知》,要求自1月27日起,全市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
  北京爱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洁璐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暴发后,爱侬旗下5家养老照料中心和10家养老驿站全部实行封闭管理,严格执行“三不”要求:不得接待走访、慰问和探视老年人的外来人员;院内老年人不得离院外出;不再接收新入住老年人。
  李洁璐介绍,刚开始实行封闭管理时,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情绪还比较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人焦躁不安、想念亲人,有些老人甚至为了见儿女还装病。为安抚老人的情绪,护理员每天与老人聊天,向老人讲解疫情的严重性和预防措施,帮助老人转接视频电话,拍小视频发到家属群中。在安抚老人情绪的同时,也让家属放心。
  北京怀柔区爱侬河防口幸福晚年驿站站长薛青慧表示,在此次疫情期间,也发生过多起老人及家属对防控疫情有关规定不理解的事情,经过驿站工作人员耐心沟通和解释,最终得到老人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2月25日,郑爷爷的儿子打来电话,希望送老人返回驿站。由于老人手上存有留置针,于是护理员向家属说明,留置针不去掉就不能返回驿站。对此,家属刚开始不理解,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与家属沟通。老人家属最终同意留置针取掉后,重新隔离观察14天再返回驿站。
  据薛青慧介绍,疫情以来,为了给各房间通风,还不能让老人着凉感冒,驿站制定了错时工作方案,在老人用餐时给房间通风,老人中午休息时给大厅、娱乐室通风。老人用餐时,护理员轮流吃饭,分别照顾老人用餐,既达到一人一桌的用餐要求,又不会让老人觉得孤独。
悉心照护心理疏导双管齐下
  北京市朝阳区寸草春晖和平里养老院住着95位老年人。养老院院长贾金凤告诉记者,疫情暴发以来,护理员每天组织老人唱歌、做手工、阅读、做游戏。医务人员也增加了巡诊次数,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
  2月20日,是赵献春奶奶百岁生日,由于疫情老人不能回家与亲属一起欢度生日,家属送来了蛋糕,养老院为老人精心布置了生日会场。赵奶奶说:“虽然今年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百岁生日,但有家人和养老院所有员工的祝福,今年的生日比往年更有意义。”
  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西城区爱侬德胜养老照料中心护理员悉心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每天按时为老人测量体温,严格做好环境消毒,全力做好老年人心理疏导工作。
  护理员主管王爱兰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2月初,94岁的田奶奶心脏病发作,身体极度虚弱,可是在疫情高发期家属不愿意带老人去医院治疗,怕老人被感染,护理员每隔半小时就给老人测量一次血压和体温,随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并及时疏导老人的情绪。在护理员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很快得到恢复。
远程医疗解决就医难题
  养老机构封闭管理,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安全与健康,但同时也使老年人就医变得困难重重。
  温爷爷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爱侬养老照料中心,前年施行了膀胱造瘘手术,每月需要定期到医院更换管路,而疫情期间定期管路更换就成了难题。
  如果不能及时更换管路,随之而来的感染、堵塞将引发更多的并发症。但是到医院更换管路后就需要回家隔离14天后才能返院,而老人行动不便,家庭照护能力有限,面临无法照料老人的困难。
  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一筹莫展之际,垡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蔡旭在疫情防控巡查中得知此事后,随即启动多方联防联控机制,协调垡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支持服务。
  在社区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垡头社区医院启动医联体机制,联系北京朝阳医院提供远程专业指导,促成首例远程指导养老机构膀胱造瘘患者换管操作。
  3月5日,垡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长陈媛媛带领两名护士在严格消毒和做好防护后,在北京朝阳医院泌尿科主任远程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温爷爷膀胱造瘘管更换操作。
养老机构经受新考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给养老机构带来很大考验。”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龙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院是老年人群体聚居的空间,很多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必然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下,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高养老空间的卫生防疫水平,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
  疫情发生以来,养老机构面临许多困难。例如,防疫物资短缺,即使高价购买也可能无法找到货源,而且担心物资存在质量问题;护理员匮乏,员工连续加班,身心疲惫;运营成本骤增,无论是购买防疫物资,还是设置隔离单间,都增加了运营费用。此外,新开业的养老院因为疫情导致床位空置率较高。
  “这些困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主管部门应出台纾困措施,老人家属也应给予理解和配合。”王小龙建议,对于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的低风险地区,应允许养老机构营业,减轻运营压力。同时,有些地区出台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减免房租政策,也应将养老机构纳入其中。
●相关链接
加大老年人照顾服务普惠供给
  本报讯(记者孙燕明)记者从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2019年,北京市新建成养老照料中心20家,累计建设养老照料中心297家,其中已运营214家,覆盖全市2/3以上街乡镇。同时,全市新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60家,累计建成并运营驿站915家,完成全市驿站建设规划任务的90%。
  现阶段,北京对于养老驿站主要采取一次性建设+流量补贴的资金扶持措施,并在用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目前全市已公示的驿站中,有70%以上的场地由政府无偿提供。
  据悉,按照北京市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今年将建设完成91家养老驿站。其中,优先完成老年人口密度高区域的选址建设。同时,还将指导有条件的街乡镇合理缩小养老驿站服务半径,科学规划养老驿站建设密度。
  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指出,目前,北京市在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仍存在不足,老年人照顾服务呈现“高端有市场、低端有兜底、中端普惠型服务发育不足”现象,土地供给不足、专业力量缺乏等矛盾仍比较突出。
  她表示,今后,北京市将加大老年人照顾服务普惠供给。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土地供给方面,对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和就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经认定属于公益性,探索采取无偿划拨方式供应;对于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用于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设施,采取低价或限价方式供应。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抽检·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养老机构筑牢“防护墙”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