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聚焦跨界系列报道(下篇)
快递物流跨界服务提供便利
作者:庞建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庞建新
  近日,北京一位焦灼的母亲要给远在海外求学的孩子邮寄口罩和常备药,她对记者表示,EMS、顺丰、DHL等都可以寄口罩,但目前只有EMS能向境外邮寄药品。
  通过邮局给湖北老家亲人邮寄包裹、通过“邮政菜单”订购蔬果粮油等日用品、通过顺丰“计时配”服务搬家运货……疫情期间,快递物流公司的一系列操作正带动自身向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方向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村村通”“国际通”物流服务之外,还附加了更多跨界便利服务。
品牌效应提升
  疫情期间,面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重压力,快递物流业扛起了社会责任,全力保障紧急防疫物资、民生必需生活品邮递和经济恢复运行。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0年3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截至3月底,主要寄递企业市级以上分拨中心全部恢复正常运行,营业网点(不含末端备案网点)营业率达99.7%。预计4月份,快递业发展将全面走出疫情阴霾,在航空运输、供应链管理、同城配送等方面迎来较好发展,增长预期进一步提升。
  业界人士表示,邮政、顺丰、京东等企业在本次疫情物资运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良好口碑,品牌效应获得提升。例如在湖北,中国邮政和全省700多家奶粉店开展合作寄递奶粉、尿不湿等母婴必需品;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课程,中国邮政给全国学生们寄送网课教材,对初三和高三学生,还增加一项送试卷服务;在全国不少城市,医院和邮政联手,给患者送药上门……
  全球笼罩在疫情之下,国际邮件出境难度大大提高,跨境购物消费无法正常进行,国人给海外的亲友寄防疫物资更难。为此,中国邮政增开了几条通往韩国和日本的航线,增加部分国际货运航班,从2月底就开始增加临时货运包机,平均两天一架次向欧洲列日交通枢纽、美东开出包机。3月18日,首个中欧班列邮件集装箱发出;4月3日,中欧班列“中国邮政号”从重庆发出前往欧洲,这是全国开行的首趟邮包专列。邮政“国家队”形象唤醒了很多消费者的“绿色邮政”情结。
  此外,疫情期间顺丰凭借其航空、供应链、医药、冷链等业务优势,持续助力湖北紧缺医疗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的快速补给,获得广泛赞誉。
  疫情提升了消费者对快递的依赖性,伴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为应对电商快递需求增长,中国邮政、顺丰等快递公司加快发力电商快递,同时也加快了多元化脚步。
探索多元化发展
  家住北京复兴路附近的消费者张女士平时经常在家附近的“邮政生活驿站”买菜,在疫情防控期间,她“转战”到线上,通过“邮政菜单”下单购买蔬菜瓜果。
  记者近日了解到,为应对疫情,2月初北京邮政上线“邮政菜单”惠民服务平台,共500余种产品,提供蔬菜水果、米面粮油、日用消费品等订购配送服务及其他便民服务,同时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个性化订制服务。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自去年推出一项全新业务——计时配,专门服务货运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个人搬家、企业搬家、同城货运和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为消费者与商家的个性化需求,如货运、搬家、店配等提供运力支持。而近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巨力路上一家标注“中通、韵达、百世、圆通”字样的兔喜快递超市也格外显眼,新装修的门店里人来人往,有的取快递,有的寄快递,还有的在选购蔬菜水果。据了解,这种“门店+快递超市+果蔬店”探索模式获赞不少。
  传统快递物流业务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北京邮政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信息技术的催生下,数字阅读、智能终端、电子账单全面兴起,邮政函件、集邮、报刊等业务受到持续冲击,而迅速发展的快递物流业除顺丰、“三通一达”外,又有菜鸟、京东的强势加入,加剧了竞争。要想突破当前经营困境,就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战略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把握新零售业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按照“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原则,升级打造邮政惠民生活平台,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邮政服务内涵和产品品质,推动邮政便民服务转型升级,从而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快递专业人士徐勇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邮政跨界新零售优势明显:网点分布广;集中采购降低成本;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工具和仓储基础设施的优势;其所属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可以给予资金周转的支撑优势;有相关国家优惠政策支持等。目前,各种“快递+”服务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满足了消费端需求,但仍有探索其他模式的空间,需解决机制问题及市场化的专业人才问题。
  除面向消费端的多样化服务外,近年来,邮政、快递企业进入了食品、家居、汽车、医药、电子信息等制造企业物流环节,形成了订单末端配送、仓配一体化、嵌入式电商、入厂物流等若干有效模式,降低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了生产、流通效率。
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随着行业发展和政策推进,快递业向纵深发展。
  国家邮政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快递业服务制造业深度融入汽车、消费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制造领域,形成覆盖相关制造业的供应链服务能力,培育出仓配一体化、入厂物流、国际供应链、海外协同等融合发展的成熟模式,培育出100个深度融合典型项目和20个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区。快递业服务相关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相关制造业供应链组织效率、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意见》鼓励制造企业专注于设计、研发和生产等核心环节,整合外包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的快递物流需求,引导有实力的快递企业有效承接。支持制造企业与快递企业加强资源共享,盘活闲置的土地厂房、仓储物流设施和运输能力。
  业界纷纷表示,《意见》的提出将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快递业可加快向综合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物流路径,为制造企业提供客户画像和大数据分析等服务。
  对此,徐勇表示,智能化是快递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他认为,快递业是一方面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标准化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满足个性化的项目物流服务。两者“深度融合”的重点在于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为企业提供即时配送、代为包装、仓储、冷链等个性化需求服务等。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快递物流跨界服务提供便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