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建新
如今,化妆品成分花样繁多,而“天然植物萃取”俨然成为安全的代名词,如人参提取液、玫瑰、甘草、积雪草等,更是成为众人追捧的网红成分。那么植物成分一定等于安全、高效吗?记者通过采访化妆品原料供应商、业界专家了解到,在原料研发、使用等环节,植物成分都有很多门道,消费者不应一味盲目追捧,应视具体情况而选择。
植物成分自带流量
“原料桶”“10%烟酰胺”、益生元以及各大功效植物与食物提取物……主打“原料”概念的化妆品不断涌现,成分护肤逐渐成为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其中,植物原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也备受青睐。
在化妆品产业链中,无论品牌、包装多高端,最终打动消费者的仍是成分和配方。一位消费者在小红书上如此分享心得:“植物原料无论是成分还是配比都可以吊打大牌,效果实打实地看得见。”
根据美丽修行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消费者关注的功效成分TOP30榜单,芦荟、甘草、茶、积雪草、菊花等植物提取物成分都位列其中。在各大化妆品展会上,除了中草药植物,还有各类主打“天然有机”的植物提取物、与食品原料相同来源的植物提取物等也加入护肤品成分大军。
北京消费者雪花对记者表示,她常年沉浸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跟随成分党、网红主播学习了很多化妆品成分常识,每次购买前都会做一番功课。最近疫情期间她特别关注艾草、积雪草、复活草、红景天等植物成分化妆品,“听到‘植物成分’就比较心动,给人特别安心、安全的感觉”。
据业内人士介绍,可入药的积雪草,正成为化妆品品牌的宠儿。英敏特(Mintel)数据指出,积雪草萃取物是目前在韩国美容界日渐流行、创新升级的护肤成分之一。积雪草是一种多叶的绿色草本植物,富含脂肪酸、维生素和氨基酸,曾一直被用于治疗伤口、烧伤等,如今积雪草类活性成分在护肤品尤其在抗衰老以及敏感肌专用产品中经常被使用。记者发现,在市场上,以积雪草提取物为卖点的化妆品越来越多,例如科颜氏推出了两款积雪草单品,上海家化旗下的玉泽推出一款积雪草面膜,敷尔佳、韩国VT老虎等品牌也推出了各自的积雪草面膜。而具有抗衰老功效的红景天目前基本属于濒危植物,致力于大花红景天研发的相宜本草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品牌已斥巨资在西藏建立了三个种植基地,进行大花红景天资源保护。
基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重成分、功效、安全性等因素,植物成分化妆品因具有绿色、安全、天然等属性深受追捧。“植物成分自带流量。”相宜本草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消费者热衷的网红植物成分一般具有“熟知不陌生、功效关联强、给人安全感”等特征。
记者了解到,不仅百雀羚、佰草集、相宜本草等主打植物原料的国内知名品牌唤起了消费者对于东方草本文化的理解和信赖,目前国际品牌如宝洁、欧莱雅、LVMH等化妆品巨头也在致力于研发植物配方。
纯植物等同于安全吗
记者了解到,消费者购买的化妆品实则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基质原料,即常规的水相和油相原料;二是功效原料,一般为植物原料、化学原料、发酵原料等;三是调节香味、颜色以及肤感的调节性原料;四是如防腐剂、乳化剂、增稠剂等结构性原料。
“功效原料就像手机的芯片一样,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国内化妆品原料供应商北京东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晗堃表示,植物功效原料越来越受消费者和品牌企业的欢迎,其决定性因素包括安全性、功效性以及配方应用性。
任晗堃对本报记者表示,国人对东方草本植物文化接受程度高,同时有些植物成分有着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消费者信任度高。
“群众基础好”的不仅是中草药成分,一些主打“食用级”的食品提取物如柚子、草莓等提取物也纷纷亮相化妆品市场。有消费者认为“食品级成分”非常安全,但也有消费者对此存有疑虑。对此,北京日化协会法规部主任佟文鑫对本报记者表示,植物原料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时必须严格遵照我国化妆品相关法律要求,不是可作为食品原料使用的成分都可以用在皮肤上。而我国对化妆品的定义也十分明确,使用部位是皮肤表面,所以化妆品宣称“可食用级”概念也是缺少法律支持的。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孟宏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植物成分不一定就等于安全。虽然植物成分是天然来源,但是有些植物成分同样会引起皮肤过敏、皮肤刺激,还有很多植物成分在化妆品配料中是禁用的,例如白芷提取物容易引起光毒性,因此不能使用在化妆品中。孟宏教授指出,如果是有悠久应用历史的植物成分,其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而一些新发现或者新研发的化学合成成分,例如杜鹃醇,在其系统性研究不全面或出现不可预料的漏洞时,又没有足够长的应用历史的支撑,那么其出现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就会较高。
一位资深研发工程师表示,原料安全是化妆品安全和功效的基础。“植物原料成分纷繁芜杂,作为上游的原料商有一套科学控制体系来保障出厂原料安全、可放心使用,”任晗堃表示。首先选择植物种类上不追求“新奇特”,而是选择应用历史悠久,安全性、稳定性高的植物原料,例如人参、甘草等长期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植物。其次,每批次化妆品原料都必须做皮肤安全试验,包括过敏试验、光敏试验等。例如,消费者熟悉的网红植物芦荟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但其主要成分芦荟苷却是一种风险物质,需要控制在安全计量以下。再次要查阅相关法规和文献,将原料分为注入型和洗去型来确定安全阈值。
功效宣传应有科学依据
对于成分党来说,成分配料表的顺序基本可以反映出成分添加量的多少,例如某面膜配料表依次为水、甘油、积雪草提取液……这表明各种成分添加量依次减少。但对于具体成分添加量多少,消费者不得而知,对其是否具有功效以及功效如何更是一头雾水,唯有实践出真知,买来试用一段时间才有确切答案。
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安全、低刺激、低致敏的需求,尤其是母婴消费人群,化妆品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花样产品,如打着“纯植物”“无防腐剂”等概念的产品。对此任晗堃表示,追求成分是好事,但不能过于迷信配料表中的成分添加。还有业内人士直言,过度追求成分可能演变成追求“概念”,而忽视功效。
多位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化妆品功效不是简单的1+1=2,更不是添加了某种成分就会功效倍增。
孟宏教授解释,植物组方并不是简单的几种植物的简单加和,应注重每种植物在组方中起到的作用,以及考虑每种植物的配伍应用,有的可以增进原有的功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或削弱原有的功效。
那么,如何让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时就清楚地了解其功效呢?目前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是加强化妆品功效宣称管理,明确相关法规和规范,例如欧盟、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均要求化妆品功效宣称须有技术性支持文件,韩国专门出台《功能性化妆品检验规定》,并发布了相关评价指南。与之相比,我国化妆品功效评价起步较晚,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相关标准方法仍然较少,因此亟需出台新的标准规范,完善化妆品功效评价管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北京日化协会法规部主任佟文鑫表示,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和配套法规的陆续出台,我国也将规定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作为支持。仅靠“打概念”的产品或将无法满足新法规体系下对产品功效评价的要求。
“好原料虽然并不直接等同好产品,但好产品一定有好原料。”相宜本草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好原料需要科技创新和用户洞察的紧密结合,实现安全、稳定、功效、肤感的最佳平衡。
任晗堃表示,网红植物成分化妆品的发展与未来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应是在明确植物安全、功效评价基础上大力发展植物资源,尤其是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消费提醒
植物成分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笔者了解到,市售植物成分化妆品主要有三类,一类被称为全植物,也就是消费者所说的纯植物,除了功效原料,其结构性原料如乳化剂、防腐剂全部是植物来源,对这类产品目前尚有争议;第二类是主植物,即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为植物原料,如以芦荟汁为主等;第三类是少植物,在配料表中通常是水、椰油、甘油等成分排在前列,含有少量的植物成分,目前此类化妆品居多。
有些消费者追求纯植物原料化妆品,认为植物成分越浓越好。对此,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孟宏教授表示,植物成分含量并不一定是越浓越好。从化妆品研发的思路和步骤来讲,首先要确定的是所要解决的皮肤需求和问题,然后筛选合适的植物以及所要利用的植物成分,最后是确定植物成分的量效关系,确定植物成分的添加量。
孟宏教授表示,一般情况下,成分与功效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也就是说成分含量越高功效越明显,甚至可以使用原液护肤,不过有时候高浓度也有可能造成皮肤的强反应性和刺激性。所以在确定量效浓度的前提下,还要评估此浓度下的使用安全性,有依据地确定植物成分的添加浓度。
北京东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晗堃表示,植物成分安全性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标准,如果一味追求纯植物概念,可能导致“以物为本”而非“以人为本”。为此,任晗堃提醒消费者,不必刻意追求植物含量浓度,植物成分太过复杂反而容易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