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燕明
7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力卓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至少有1500人心脏骤停,患病原因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精神压抑、心脏病、血液黏稠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发生心梗的危险性可降低20%至25%。高血脂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发生心梗的危险性可降低60%左右。
近年来,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大幅增高,发病年龄显著降低,很多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较早,心梗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吸烟人群平均每天吸烟10支,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女性增加31%。
在心梗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约占4/5。男性心梗死亡率是女性的3至3倍,平均发病年龄要早10岁,但是绝经后的女性发病率迅速增高。
冠心病患者亲属发生心梗的危险性要比一般人群高2至3.9倍,如果双亲中有一位在70岁前患心梗,那么子女发生心梗的危险性要比一般人群高2.2倍。
李力卓强调,近年来,年轻人发生猝死的概率不断升高,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所导致。很多年轻人经常熬夜,导致心脏负荷量增大;还有些年轻人喜欢吸烟、酗酒,虽然生理年龄很年轻,但实际血管、神经年龄远远超过生理年龄。
有些人认为,先吃降压药,然后就可以放心饮酒了。李力卓提醒大家,事实上,这样做更危险,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酒精会使降压药物的作用增强,导致低血压;二是酒精具有活血的作用,会促进血压升高,更容易突发心梗。
李力卓表示,久坐职业人员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增加1.9倍。经常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人群患冠心病的死亡率比体育活动少的人群降低1/3左右。
此外,李力卓还表示,临床医学表明,A型血相比其他血型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