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在京发布。
资料图片
图二:(图表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本报记者 倪敏
随着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
2月25日,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在京正式发布。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研究等方面,对《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他表示,“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居民膳食质量越来越高,食物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然而,受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一些营养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推出第五版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膳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最直接和至关重要因素。长期规律的合理膳食,膳食中充足的营养素能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抵御各种疾病。膳食也是可变因素,受环境、知识、经济、文化等影响。
膳食指南是根据食物生产供应以及各国居民实际生活情况,将现有的膳食营养与健康的证据研究转化为以食物为基础的平衡膳食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帮助人们做出科学的食物选择,合格搭配膳食,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和减少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
我国自1989年发布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来,迄今已发布四版,在改善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基于近年来营养、膳食与健康研究科学证据的更新和发展,以及中国居民饮食方式和膳食结构不断发生新变化,为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契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需求,中国营养学会于2020年6月启动了2016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工作。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报告》汇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膳食指南进展、膳食与健康研究的新证据,并分析了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的主要关键问题,将为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
膳食不平衡成慢性病发生诱因
从《报告》研究调查来看,我国食物种类丰富,市场供应充足,居民膳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充足,膳食质量显著提高,但膳食不平衡等问题亟待解决。
丁钢强表示,膳食不平衡的问题,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的膳食是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心脏疾病、脑卒中和2型糖尿病死亡率与膳食因素有关。
2015年调查显示,家庭烹调用盐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为9.3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水平。烹调用油的摄入量仍然较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烹饪油食用量增长幅度较大。
在外就餐成为普遍饮食行为,外卖点餐行为在年轻人中较为普遍。调查发现前十位常购买的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对于长期以外卖餐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过度消费以及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
含糖饮料销售量逐年上升,城市人群游离糖摄入有42.1%来自于含糖饮料和乳饮料。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 25%以上,明显高于成人。
调查发现,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还存在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的问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但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以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克以上,品种多为小米和玉米;蔬菜以浅色蔬菜为主,深色蔬菜约占蔬菜总量的30%,未达到推荐的50%以上的水平,人均水果摄入量仍然比较低,摄入量较高的城市人群仅为55.7g/d。与合理膳食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
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营养问题应得到特殊的关注。《报告》显示,老龄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一些省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0%。虽然近年来老年人膳食和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老年人群存在的营养与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一方面,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钙摄入不足的比例均高于80%,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低体重率为8.3%,贫血率达到10%。另一方面,由于膳食不平衡造成老年人肥胖以及营养相关慢性疾病问题依然严峻,老年肥胖率为13%,高血压患病率近60%,糖尿病患病率近15%。亟需重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实施老年营养支持策略,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合理膳食降低疾病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膳食模式、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各种类食物摄入量过高或过低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已有较多的证据,《报告》汇总了与主要健康结局风险降低相关联的膳食因素,过多摄入可增加不良健康结局风险的膳食因素。丁钢强总结道,“全谷物、蔬菜、水果、蛋类、海产品、奶类、豆类和坚果是我们推荐的,需要减少的是盐、油、添加糖和酒精。”
膳食模式指一个地区居民长期形成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及消费频率,包括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或不同食物、饮料等的组合。长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是健康长寿和预防膳食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基石,并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中国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多蔬菜水果、多鱼虾水产品、经常吃奶类和大豆制品、适量的谷类和肉禽类、烹调清淡少盐为主要特点的江南地区模式,代表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具有这些膳食特点的地区,人群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
今后 10-15年是我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战略期,而合理膳食是实现全面均衡营养的基础和保障。
针对居民营养缺乏与过剩并存、膳食营养与生活方式有待改进、部分人群中营养相关疾病高发等问题,《报告》以平衡膳食为核心,提出精准化营养指导关键措施。其中包括,强调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保证膳食能量来源和营养素充足;进一步控制油、盐摄入;控制糖摄入、减少含糖饮料消费;杜绝食物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