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市场监管局服务企业侧记
■周常青 本报记者 朱海
党史学习教育如何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怎样落到实处?今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市场监管局紧盯企业发展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自身职能,开展“四进四问”,努力帮助企业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前列、创特色、见实效。
走访企业问实情
吊装、切割、冲压、钻孔……11月26日,江西宜春信达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130余名专业技术工人头戴安全帽,熟练地操作着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一件件重型钢构产品从流水线“流”出。机器轰鸣声、钢板切割声及焊接的咝咝声交织在一起,繁忙而有序。该公司董事长程梅生介绍说:“别看厂区现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就在不久前,由于资金短缺,公司多个项目上不去,厂区冷冷清清,很多机器设备都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今年6月初,袁州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进企业宣传问需求、进企业走访问实情、进企业解难问成效、进企业纳谏问计策”等“四进四问”活动,以期帮助企业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
当时,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四进四问”工作队来到信达公司后,程梅生随口说了句“资金短缺,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可没想到,袁州区市场监管局立即与宜春农商银行等部门联合开展“星级文明诚信商户”创评暨“诚商信贷通”活动,仅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帮助企业办理了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2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结对帮扶促发展
富硒大米、袁州茶油、中医药产业、松花皮蛋、锂电新能源……这些具有袁州区地方特色的产品之所以声名鹊起,背后是民营经济的活跃。在袁州区,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的占比达七成以上。面对当前民营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该如何作为?
“老百姓的就业是民营企业解决的,区里的税收大多是民营经济贡献的。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就是在为人民办实事。”11月26日,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家清对记者说道。
张家清说,袁州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党员干部成立了6个专班,实行“1+2+N”工作模式,即1名分管领导、2名局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若干名结对党员干部组成联合工作队,结对帮扶梳理出全区168家重点企业——“干部结对帮扶、专班包干到底”,全面协调企业问题的收集、转办、协调、解决。同时,对专班帮扶外的其他企业,由区局企业注册局和所属基层分局负责,同样组织党员干部成立专班挂点推进,确保专项活动实现全区企业全覆盖,全力为民营企业打造“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市场监管干部干事品牌。
江西(宜春)元博集团主要生产人防设备,2020年搬迁至袁州医药工业园区后,厂区扩大了9万多平方米。集团总工程师易华称,因为电焊工等技术工人紧缺,企业有订单都不敢接。
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安排了40多名毕业生到元博集团带薪实习。这让易华喜出望外。
“这是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党员干部协同区劳动就业局工作人员,帮助企业解了难题。”张家清告诉记者,按照局党组要求,局机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分局对企业反映的每个问题,各专班都要逐个研究,并采取结对党员干部亮诺与践诺、定期与不定期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问题破解倒逼机制,逐个化解企业反映的问题。对交办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分局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的要求细化分解,做到有分解、有措施、有调度、有纪要、有反馈、有奖惩。
下沉企业办实事
袁州医药工业园区有各类企业260余家,之前办理登记等手续时,要统一到20公里以外的所辖区市场监管局三阳分局办理,费时又费力,很不方便。今年6月,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四进四问”活动时,在园区深入了解、分析、研判相关情况后,经多次与区政府、园区管委会汇报协调,组建了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分局。
袁州医药工业园内的江西南方医药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秦可珍高兴地说:“现在园区内企业办证办照,在家门口办理就行了,市场监管党员干部有求必应,上门服务,真好!”
宜春市康冠致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额温枪、血压计一直存在品种单一、注册费用高、审批时间长等问题,下沉帮扶的袁州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与区政府分管领导专程前往江西省药监局汇报请示、协调解决。江西省药监局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对注册和生产的额温枪、血压计现场核查生产条件、检验条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后,迅速为该公司核发了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从申请到办结,市场监管部门党员干部的服务都很周到,办事效率高。”该公司负责人张广说。“一旦有惠企政策,我们的下沉党员干部都会第一时间告知企业,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帮、解企业之所难,与企业‘结亲连心’。”张家清对记者说,“短时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时办结;需长时间跟踪解决的,循序跟踪推进、跟踪督办,确保问题解决及时落到实处。‘四进四问’活动以企业满意度为标准,不仅要解决个别企业的问题,还要通过问题分析发现症结和痛点,整体优化全区企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