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既然是节日,那可以说清明节快乐吗?
“清明节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悲伤、扫墓的日子,不能说快乐,我觉得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二十四节气联盟学术委员、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对记者说。
春光和煦喜悦自生
高巍说,如果说春分意味着冬天的寒气结束,春天的暖意到来了,那寒暖分明这种感觉在清明则更加显著。即便在北方,这时候玉兰花、桃花、海棠花也都开了,树枝也泛出了新绿,一派清和景明,清明的欢快是伴随着繁花似锦的春天自然生发出来的。
《论语·先进篇》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终南山合香匠舒展对记者说:“古圣先贤也主张享受春天。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人们在外出扫墓的时候可以观赏到春天的美景,还能够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清明戏水是古往今来的传统。高巍说,北京东便门东南角楼当年有一个蟠桃宫,清明的庙会非常热闹。恰恰是因为那里有护城河,人们相信在河里可以洗去晦气。但更多的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所以用戏水象征生命的旺盛力量。
高巍说,清明节因祭祀先人、扫墓祭奠,容易被当作是悲戚的节日,但这个节气本身却有欢快热烈、体现生命活力的特点。“此时大自然和身体的活力,就支持了人们要走出户外,融入自然之中,去感受春天的变化。人们自然地想跟春天互动,让自己活泼起来。”
文人墨客也对戏水情有独钟。高巍说,比如浙江兰亭的曲水流觞,就是王羲之和朋友们兰亭集会时在水边喝酒作诗嬉戏,也因此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扫完墓亦可踏个青
“三月清明节日,不论贵贱均往同姓一族祖先墓前扫墓……礼拜后,将供品携至附近荒野,有祠堂之人家则往祠堂,顺便举行宴会。在杭州一带亦有去西湖泛舟游玩者。”中华书局的《清俗纪闻》中这样记载。
“这既是清明节的祭祀,也是春天的郊游,这就是典型的把扫墓和踏青结合在一起。”高巍说,“无论古今,墓地往往都在风景名胜之地,所以说清明时节往往是踏青和扫墓连着说的,既不是简单地说扫墓,也不是简单说去踏青。但是不管怎么说,其中心点还是要通过祭祀先人和融入大自然,增加我们的精神支撑。”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舒展说:“中国人相信祖宗就是家神,通过子孙祭祀供养得以不朽,同时赐福给子孙。到了宗庙、墓地必须肃穆,出来却也能够享受踏青的愉悦。古人和现代人都是如此吧。”
三节合一有悲有乐
清明节其实至少包含了3个节日:清明节、寒食节和上巳节。
“因为日期离得近,唐朝开始就把上巳节融入清明节了。”高巍说,“而清明期间的寒食节是为纪念介子推,人们在这一段时间断火、吃冷食,这里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人们感佩介子推对国家的忠、对父母的孝,便以寒食节来弘扬忠孝结合的优良品质。再加上中国历史悠久,因此,清明节期间这种慎终追远的情怀,在民族感情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巳节的融入,增添了清明期间欢快热烈的气氛。舒展说,上巳节是黄帝生日,也叫女儿节,是最古老的情人节,后来慢慢演变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2022年的上巳节是4月3日,和寒食节差一天,和清明节差两天。
“在南方,有三月三对山歌的传统。平时足不出户的女孩子,这个时候也可以去踏青、交友,通过对山歌找到意中人。”高巍说,“这种时候要分清场合,比如说你要去祭祀,就不能说快乐;但你要是去春游踏青,就可以说快乐。总体来说,清明节还是有快乐的元素,其自然生发的活力与生命的孕育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