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对危险自动驾驶辅助器说“不”
作者:吴博峰

  生产者与经营者在利润与合规经营之间,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与自觉;监管部门对不断翻新出现的违规产品要严格查处,防患于未然;消费者更应从我做起,对使用危险自动驾驶辅助器说“不”!
■吴博峰
  仅花费几十至上百元,驾驶者便可摒弃传统的驾驶方式,体验一把双手脱离方向盘的驾驶感受。最近,一款名叫“自动驾驶辅助器”的产品被炒作成智能网联汽车必备“神器”,悄然热销。(据8月4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商家宣称,这种形似腕带的方向盘磁吸助力器,只要套在方向盘侧方,就会被车载系统识别为驾驶人员已处于安全驾驶状态,进而不再触发车辆安全报警提示,达到所谓的“自动驾驶”状态。不法商家以“提前步入自动驾驶时代”为噱头忽悠消费者,暗藏巨大风险。
  类似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前两年,个别商家通过后台OTA升级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锁电行为,导致消费者正在使用的车辆续航里程出现一定幅度的衰减,也曾引起消费者的质疑。
  按照现行法规,即便开启辅助驾驶系统,消费者也应时刻准备接管车辆。如果按商家肆意宣传的“解放双手”,甚至在高速公路上使用这类产品,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总有商家想在智能网联汽车题材上做文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法商家受到巨大消费市场潜力的诱惑,无视底线。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各种提振汽车消费利好政策,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长9.8%,远超行业预期。这其中,拥有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就成了当下潮流中的“香饽饽”。
  为在短时间内获取客流量与利润,引起消费者注意,有商家不顾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肆意宣传非正常的“解放双手”驾驶方式的便利,不从诚信经营的出发点提醒消费者辅助驾驶的现行法规,也不以显著方式警示相关安全隐患。此类智能网联汽车消费市场中的典型乱象,不利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全社会要共同珍惜来之不易的市场生态环境,切莫让看似不起眼但危害甚大的违规商品影响汽车消费可持续发展。
  对此,生产者要从合规生产的角度研发产品。商家在获取流量与合规经营之间,必须有清晰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对于现行法规,应主动学习,依法依规经营,不钻监管的“空子”。
  市场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作为,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对夸大宣传、销售违规商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给违规销售商品的行为划出“红线”,依法打击汽车消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消费信心。
  而作为交通管理部门,要坚决对使用危险自动驾驶辅助器说“不”!这种行为和“开车玩手机”性质是相同的,或更恶劣。同时,行业标准和规范也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切实提升汽车产品的供给质量。
  消费者不妨从我做起,切莫为了所谓的时尚、所谓的潮流,盲目跟风购买。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轻信商家的信口开河,要做到理性消费,让危险自动驾驶辅助器失去生存的土壤。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对危险自动驾驶辅助器说“不”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