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斩断电诈“资金链”守护群众“钱袋子”
福建专项治理电信网络金融诈骗
作者:张文章
图片

图:反诈宣传进超市。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文章
  “注销网贷额度”“消除不良征信记录”“手续简单放款快,下载软件就能办”……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电信网络金融诈骗层出不穷,消费者稍不留神就容易落入陷阱。为筑牢防范电信诈骗防线,今年,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启动“2023年福建省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从落实反诈金融职责、强化技术防控能力等六方面,进一步织密织牢金融行业风险防控网,维护良好金融生态。截至8月初,福建省涉案账户数量同比下降33.8%、紧急冻结涉诈资金57.7亿元、返还群众损失2.4亿元。
筑牢防诈“最后一道防线”
  如今,电信网络诈骗已形成了产业化利益链条,涉及“人员链”“信息链”“技术链”“资金链”等多个环节,对其进行打击治理是一场整体战、持久战。
  此次行动中,福州中心支行成立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工作专班,整合行业内各业务部门资源,协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推动反诈工作日常化、长效化、机制化;及时向辖内银行机构发布《福建省可疑账户管控解控工作指南》,对账户存量排查和误控解控工作的精准性、规范性和时效性提出指引。
  柜面服务是“资金链”环节反诈的重要窗口。服务人员在接待客户过程,通过客户突然修改密码、巨额资金汇入陌生账户等异常举动“嗅到”电信网络诈骗的气息,及时对客户进行善意提醒。“多亏了你们及时劝阻,不然我就上当受骗了!”消费者汪先生感激地说道。原来,汪先生接到冒充检察机关的电话,称其医保账户有异常,要其在对方发送的“中国人民检察网”上填写银行卡号及余额。汪先生因忘记密码,便前往银行网点办理密码修改业务。网点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后,意识到汪先生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便提醒其不要填写信息,同时将其银行卡进行临时性“不收不付”控制,并立即通知片区民警前来网点劝阻。最终,警银联动“双重劝阻”机制成功避免了汪先生上当受骗。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所辖营业窗口成功拦截多起电信网络诈骗。5月8日,工行宁德启航支行帮助客户识破一起“检察院视频发送通缉令诱导客户转账”诈骗;5月23日,工行泉州永春支行营业部帮助客户识破一起贷款诈骗;6月5日,工行德化瓷都支行帮助客户识破一起“投资”“解冻”诈骗……银行营业窗口以实际行动筑牢防诈的“最后一道防线”,守护了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推进涉诈“资金链”治理
  据了解,当前电信网络金融诈骗犯罪高发多发,作案手段变化快、迷惑性强、防范难度大,诈骗窝点加速向境外转移,有组织犯罪特征日趋明显。从涉案资金转移手法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收款环节,不法分子通过购买、租用他人实名开立的银行卡、支付账户收取被害人资金;二是转移环节,账户层层嵌套、资金多方划转;三是变现环节,通过刷卡取现、虚构交易等方式实现资金跨境转移变现。
  据福州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在行动中,该行着手数据治理、优化服务等措施推进涉诈“资金链”治理,提升打击治理实效。为解决“资金链”治理工作中各部门信息互通的堵点难点,福州中心支行指导重点银行机构接入福州市反诈中台,通过“临时性资金保护和风险信息指令接收、处置及反馈”的闭环管理,实现银行机构内部系统与反诈中台对接,自动接收并处理风险信息,有效地提升了风险处置效率,并进一步探索通过金融数据、行为数据协同、联合建模,充分发挥数据治理合力。同时,积极改造福建省银政通系统,上线“一号通查”功能,实现风险信息共查共享,以“红黄绿”三色标识新开户个人的参考风险等级;新增“取现可疑线索”共享功能,实现异常取现信息及时在全省银行机构间共享,高效防范取现风险。
  为解决群众销户难问题,福州中心支行开展个人账户线上销户试点,组织推动辖内5家银行机构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渠道提供个人账户销户服务,实现“一趟不用跑”办理销户相关所有业务。截至目前,已累计销户12135户,大大节省了群众销户的“跑办成本”和账户管理成本,有效地降低了“闲置账户”涉诈风险,从源头遏制涉诈“资金链”转移。此外,协调公安机关依托“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开设“管控申诉及进度查询”入口,健全涉诈“两卡”人员管控惩戒申诉机制,实现申诉进度随时查。今年以来,已为12977人提供账户解控服务。
  为精准挽损护民生,此次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探索建立精准资金保护机制,对公安机关移送的高风险潜在受害人及时实施保护性止付、延迟支付等临时性资金保护措施,多渠道、多方位预警劝阻,如发送预警短信、手机银行弹窗提示、暂停非柜面渠道交易等,打赢与诈骗分子的“抢钱”战。据福州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近期,该行联合福建省公安厅出台“高风险受骗人员临时性资金通讯保护”措施,对公安部门移送的高风险受骗人员疑似被骗转账银行账户采取48小时保护性止付,该措施实施以来,已成功拦截6.4万笔疑似涉诈交易,预估挽损1.4亿元,有效地避免了6.1万名群众上当受骗。
  针对非柜面渠道支付、取现、收单等重点风险业务,此次专项行动结合前期发现的涉案账户风险特征,要求金融机构深挖风险防控薄弱环节,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于业务涉诈风险评估的相关要求,提升可疑取现应对能力,完善手机实名核验,规范收单业务管理,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守牢守好治理防线。
“滴灌式”科普“飞”入百姓家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诈骗团伙不断翻新手段,让人防不胜防。4月20日,福州的郭先生因诈骗团伙使用了AI换脸技术,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事后在警银合作下止付拦截336.84万元。7月23日,福州市民陈先生因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平台客服人员的FaceTime视频通话,被对方以“消除白条不良征信记录”为由,受邀加入视频会议、登录“某银行征信中心”网站并输入个人重要信息及验证码,导致银行卡内的钱款被转走。
  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的频发,让金融知识普及刻不容缓。福州中心支行印发专题普法宣传方案,通过条文解读、技能防范、以案说法等形式,为2100多万名群众开展“滴灌式”精准普法,营造了浓厚的反诈识诈氛围。6月,福州中心支行策划开展“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线上宣传活动,聚焦“一老一小”、新市民等重点人群,累计推出儿童节、高考、父亲节、端午节特别版推文,新市民、老年人专享版推文,高考毕业季旅行小游戏,特教学生线上金融画展,反诈动漫视频等13期宣传作品,让金融知识科普更有广度、更具精度、更富温度,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金融技能和素养。
  福建各地金融机构细分宣传受众群体,量身定制反诈宣传内容。在龙岩,金融机构灵活利用乡村大喇叭,用客家话向村民普法;在泉州,金融机构用老年人看得懂、听得进的闽南特色木偶剧拍摄反诈视频,提升群众反诈意识;在莆田,人民银行莆田市中心支行创新建设反诈主题超市,打造场景式反诈阵地,如在便利店商品物架上设置“可乐我要冰阔乐,不听不信不转账”“香醋生抽鲜鱼露,医保诈骗是套路”等各式各样、诙谐幽默的反诈宣传提示语,让反诈宣传实实在在“飞”入寻常百姓家。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斩断电诈“资金链”守护群众“钱袋子”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