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新业态不断涌现
商超转型“小”里求生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家乐福北京四元桥店内,货架上的商品已经不多。
■本报记者 王小月 文/摄
  近年来,家乐福、沃尔玛、永辉超市等纷纷宣布关闭部分经营多年的传统卖场。继今年年初传出“家乐福购物卡在门店无法购物”消息后,近期,家乐福广州新市店已停止营业,这是家乐福在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而深圳最后一家店也于8月初闭店。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家乐福双井店已于8月25日闭店。如今,北京仅剩四元桥店一家家乐福门店,且大部分货架已经没有商品,有少量商品的货架陈列较为混乱,每天营业截止时间也提前至18点。
  曾有“大卖场教父”之称的家乐福于1995年在北京开出中国内地首家门店,到2006年门店数量突破100家,但如今家乐福关店速度也如此般。虽然2019年苏宁易购收购了家乐福中国业务80%的股份,但二者的结合并未改变家乐福的颓势,而苏宁易购也深陷泥潭。ST易购(即苏宁易购)发布的第一季度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家乐福在中国拥有门店114家,相较今年年初的147家缩减了33家。而在2022年,家乐福关店58家,全年无新开的门店。
  如今,新零售不断发展,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模式深刻改变着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在此趋势下,大卖场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近10年来众多为消费者所熟知的超市品牌接连黯然离场。上海奇榕咨询公司董事长张诗信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传统大型超市关店浪潮几年前便已经出现,到目前尚未见底。大型超市纷纷关店主要受电商和便民商的崛起以及各类商品趋于无限细分化浪潮的影响,因为后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并且降低消费者综合购物成本。
  此外,张诗信认为,大型超市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低,对供应商的影响力也持续降低,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较差、成本相对较高,在应对商品和商业环境的变化方面缺乏敏锐性。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大卖场走向衰亡是必然的。“大卖场一站式购足的消费者价值趋向于零,过去的便捷性变成今日的租金、运营成本包袱,必然走向衰亡。”赖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云消费时代,消费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趋势显著,未来的超市应该专注向社区化和小型化发展,成为离消费者更近、规模更小、更新鲜的采购渠道,这是消费者最需要的,也是超市的发展之路。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商超转型“小”里求生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