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操作间干净整洁,从业人员规范着装,佩戴“寻笑脸”胸牌。
图二:冰箱内食材用保鲜盒分类存放,摆放整齐、标识清晰。
■本报记者 徐文智
“我在抖音刷到过‘红黑榜’,非常好”“澄城的餐饮业卫生干净多了,跟以前比变化大了”……近日,在陕西省澄城县长宏广场,谈到家乡餐饮行业的新面貌,几位当地群众笑逐颜开。
近年来,澄城县市场监管局以餐饮食品安全为抓手,推出“澄城餐饮眼见为‘食’红黑榜”制度,探索出一条保障食品安全的新路子,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推行“红黑榜”
“红榜”激励树标杆。澄城县市场监管局对亮照经营、明厨亮灶、餐具整洁、环境卫生、着装规范的餐饮企业,通过抖音和微信公众号形式发布,给予“红榜”激励,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消费者择优消费,展示企业良好形象。
“黑榜”曝光促整改。该局对存在环境卫生差、后厨脏乱、原材料随意摆放、无“三防”设施、生熟食不分等问题的现场取证并给予“黑榜”曝光。由辖区市场监管所落实专人跟进监管,区别情况给予限时整改或停业整改处罚,做到问题不整改到位,坚决不放过;环境质量卫生不达标,坚决不放过。通过整改前后图片对比,让广大群众直观地看到整改效果,提振消费信心。
创新工作机制
由分管餐饮领导牵头,以餐饮管理部门为主体,抽调业务能力强、政策法规清、沟通协调优、形象气质佳的干部组成6人专业检查拍摄队伍。同时,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营主体代表共同参与监督检查。
据介绍,该制度按照依法监管、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每月发布一期“红黑榜”或“红黑榜整改篇”。“红黑榜”以城区餐饮经营主体为切入点,先期对大中型餐饮企业和特色小吃、消费名店进行集中检查曝光,随后向镇点延伸。坚持“一个标准”评到底,不断优化工作机制,确保制度顺利推行。
按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以及信用监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红黑榜”制度重点依照亮照、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后厨管理、经营台账等8条标准进行具体评判。
强化食品监管
夯实主体责任,实行企业负责人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订销货台账、产品留样、人员培训、质量管理等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落实“两个责任”,充分发挥包保干部作用,加大包保干部培训管理,建立健全包保干部巡查督查包保主体工作机制,把包保干部与包保主体同考核、同检查、同问责,促进落实包保责任。强化日常监管,围绕食品安全监管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想办法、定措施,用创新性的方法开展工作。同时,不断加大基层监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化、智慧化、法治化水平。加强信用管理,发挥抽样检验作用,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抽样检验结果,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纳入联合惩戒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食品违法行为严厉惩罚、刑行衔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震慑力量,提高违法者违法成本。
提升群众满意度
截至目前,“眼见为‘食’红黑榜”制度已发布20期,包括整改篇7期,涉及餐饮企业126家,其中“红榜”企业23家、“黑榜”企业103家,点击浏览量达10万人次以上,点赞、留言、评论近万条。
该项制度采取“四个一”(发现一批“红榜”、培育一批“红榜”、曝光一批“黑榜”、倒逼一批提升)举措,通过曝光整改提升了餐饮企业的质量服务水平,让消费者“看笑脸就餐”成为新风尚,部分餐饮经营主体主动参与“红黑榜”评定,为当地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本文图片由澄城县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