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模拟演练在3省交界处的京昆高速宁强服务区举行。
■本报记者 徐文智
12月8日,汉江两岸,晨光初曦。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银滩路的新集热面皮店门前,当地市民品尝着软糯温热的面皮,脸庞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一碗面皮,让人们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踏实与幸福,折射出这座城市食品消费环境的安心、舒心与放心。
一场演练 考验“四个最严”的落实落细
11月23日,一起模拟高速公路服务区误食野生有毒菌菇导致的急性群体性跨区域食物中毒事件,在川陕甘3省交会之地的京昆高速宁强服务区“发生”。食品消费链条上的诸多监管环节,在一场真人实演、实景展播的实战演练中,得到了全景式、多层次、全过程的展示。
担任实战演练现场指挥长的汉中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炯评价,这场演练“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预期效果”。一场演练的成功举办,当下检验的是预案、程序和队伍,背后表达的是监管部门对放心食品消费环境的呵护与坚守。
这份坚守,同样离不开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制度的扎实落地。汉中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剑彬的对口包保主体陕西理工大学学生食堂要满足1.5万名在校师生每日就餐需要。在季度包保督导中,陈剑彬发现学校学生食堂的食品安全总监由食堂承包机构的工作人员担任。从更好保证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的角度出发,陈剑彬提出应当更换校方人员担任此岗位,只有岗位明晰、权责一致,学生的就餐安全才能得到真正保障。在汉中市6118名包保干部中,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今年前3个季度,汉中市包保督导完成率达100%,反馈的1064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从机制创建、工作部署到具体实践,汉中市4.3万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在汉水之滨、秦岭之南,生动诠释着一场场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实战演练”,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获得感更为广泛、持久。
一枚标签 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今年,汉中市洋县被确定为农业农村部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联系点。作为全国8个全部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联系点,洋县的豇豆治理经验被全国推广。
12月7日上午,在汉中市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主任闫东林的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一张拍摄于今年7月的豇豆照片,照片中一捆豇豆上张贴着一枚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用手机识别标签上的二维码,这捆豇豆的“身份信息”一览无余,重量、产地、种植者、联系电话等详细列出。“种植者承诺常规农药兽药残留不超标,没有使用禁用的农药兽药,如果检测出现残留超标现象,消费者可以根据二维码的信息,直接查到这捆豇豆是洋县磨子桥镇水田村哪一位村民种植的。”闫东林向记者举例介绍说。
12月7日下午,在汉中市镇巴县小洋镇一家食品公司,记者见到了企业负责人吴浩。“从仔猪繁育、特色养殖、腊肉加工到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还有腊肉的各项检测指标,如过氧化值、水分、盐分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这些食品质量安全信息,通过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都可以准确捕捉到,也就是说,从一枚小小的标签里,消费者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块腊肉的‘前世今生’。”吴浩介绍说。
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与一枚载有溯源信息的标签,此刻紧紧“相拥”。消费者可以溯源,查看食品从种植环节到流通环节的质量信息,让自己明白消费;监管者可以溯源,检查企业在食品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是否按照标准依规依法组织生产,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一处操作间 在群众关注的地方提升满意度
12月8日下午,汉中市汉台区天汉长街食品安全示范街上的小龙坎火锅店二楼,收银台附近墙上挂着的一台电视,屏幕上显示着后厨锅房、小料加工间、切配间和出品处的实时场景。记者进入后厨后,发现一堵名为“台账记录存放处”和“公司通告栏”的墙面,有关食品采购索证台账、餐具消毒记录、日卫生计划、食材有效期统计表等账表,内容详实、项目完整。翻开采购台账,12月8日当天采购的茼蒿、白豆皮、后腿肉等15种食材信息,一目了然。“2021年底,市场监管部门发现店里餐具洗消残留不合格,并进行了行政处罚。从那以后,我们店里每天上午都会进行餐具检测,确保群众就餐安全。”店长潘杰一边查看后厨,一边对记者讲述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汉中市汉台区饮马池小吃一条街渐渐热闹起来。“2020年经过提升改造,51家小吃经营户的厨房内部全部整修,采取了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和雨污分流等措施,小吃街一改过去油烟缭绕、污渍满地的状况。”汉台区市场监管局中山街市场监管所所长郑义新告诉记者。
群众“看不见”的地方,往往是食品安全管理最关键的场所,也是群众最为关注的地方。“我们持续推进食品行业标准化改造提升,将实施小餐饮小作坊改造提升、打造食品安全街区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任务,市财政累计投入500万元奖补资金,引导和撬动全市7548户小餐饮、小作坊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了一场‘后厨革命’,百姓食品消费环境的满意度得到了较大提升。”汉中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协调科科长王磊鑫说。
行走在汉江之滨,遍布汉江两岸、正在食品安全一线奔波忙碌的监管者的身影,令《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体会出这座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中的执着与奋斗,也读懂了大巴山中万家千户心中深藏的幸福与“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