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电商平台上搜索出来的蜡瓶糖商品。
图二:有关蜡瓶糖的介绍。
■薛晶晶
“嚼一嚼、吸一吸、吐出来”,近来,造型精美、口味多样,咬一口还有爆浆感觉的“网红糖果”蜡瓶糖流量颇高,在小孩圈爆火。蜡瓶糖不同于传统糖果的吃法,主要吃内部的果酱或糖浆,咀嚼后不可吞咽,需要吐掉外层的蜡。同时,它有水果、蔬菜、鱼肉、勺子、手镯等多种造型,色彩缤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出提醒,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和数据,家长应注意蜡瓶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勿跟风购买。
网售蜡瓶糖销量大
在购物平台上搜索蜡瓶糖,可以看到含有“儿童放心嚼、食品级、可食用”等关键词的商品,不少销量都超万件,商品详情均显示蜡糖瓶的外层蜡为蜂蜡,安全放心可食用,只有极少数店铺在详情页面展示了检测报告。
例如,“果芳菲旗舰店”在详情页面介绍“外壳安心,可食用蜂蜡”并标注“儿童可食”,却在页面末尾购买小课堂中强调“蜡瓶糖不可以吞咽,不易消化”。同时,页面中展示出检测报告强调“权威检测,品质保证”“放心食用”,但仔细查看,该报告只是检测了蜡瓶糖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成分,与外层蜡无任何关系。
而部分店铺展示的外层蜡检测报告,存在雷同、模糊等问题,且仅能看见报告上各项数据未检出或合格字样,并未对报告进行详细解释说明。普通消费者既不知该报告的真实检测物是什么,也不能判断被检测物合格的具体项目是什么。
“三无”产品需警惕
嚼一嚼、吐出来真的安全吗?据了解,食用蜡本身对人体是无害的,但蜡瓶糖存在“三无”产品充斥市场的问题。大量“纯手工制作”“纯天然安全”“优质蜂蜡”等标签被贴在蜡瓶糖售卖页面,实际上连最基本的生产日期、合格证、生产厂家信息都没有,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有专家提醒,蜡瓶糖属于新品类,目前缺乏相关质量标准和调查数据,很难说具体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这些彩色糖果中的色素成分是什么、是否过多也亟待规范管理。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蜂蜡作为蜡瓶糖的一部分,其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存在部分商家违规使用劣质蜡、工业蜡,导致蜡瓶糖存在损害消费者人身健康的风险。蜡瓶糖面向的最主要群体是未成年人,关于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的监管是重中之重,除了经营者诚信经营外,监管部门也需要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广大经营者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确保所使用的制蜡原料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完善蜡瓶糖产品包装信息,如配料、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等,避免“三无”产品充斥市场,也让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符合各项安全指标。电商平台也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管理责任,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道坚固防线。加强对商家的准入审核,确保每一个入驻的商家都具备合法经营和食品安全的必要资质。对于自称为“手工制作”的蜡瓶糖,需要商家提供详尽的生产工艺说明、原材料来源证明以及合格的质量检测报告,以保障产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商家,平台必须坚决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产品下架处罚乃至终止合作等,以维护平台的公正性和消费者的权益。网络直播平台也应积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主播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直播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不发布虚假信息,不误导消费者。
切勿盲目跟风购买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监管部门建立跨区域联合监管机制,通过沟通协作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更有效地应对跨地域的网红食品安全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红食品销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分析销售数据、消费者评价和投诉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加强对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的合规指导,确保平台对销售的食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管理。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零食、及时给出建议,在孩子购买、食用蜡瓶糖等网红食品时,耐心向其解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帮助他们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辨别食品质量的能力,避免盲目跟风,追逐网红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