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代下单服务合法边界须厘清
作者:付彪

■付彪
  “399元一张看台票,代拍费80元,我分两次支付了479元。支付后却告诉我使用他们的账号登录需要1000元押金。”近日,北京消费者小杰通过代下单服务购买演唱会门票,支付价格要比票面价格便宜几百元。听到要交押金,小杰表示拒绝,要求退票退钱却被对方删除,之前付的钱也没退回。(据10月9日《工人日报》报道)
  所谓“代下单”,是指顾客挑好商品,线上联系中间商下单购买,购买成功后顾客再领取使用。中间商通过优惠渠道,或利用掌握的商品服务内部价和优惠,以低于官方价、高于优惠价的价格售出,赚取差价。在网络平台上搜索“代下单”,各类服务五花八门,销量数十万单的商家众多。可见,代下单在网络上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势头。
  从表面上看,代下单似乎是一笔“三赢”的生意: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了商品,中间商赚了差价,服务提供方获得了顾客。需要警惕的是,天上掉馅饼,往往是陷阱,有人代下单买机票,到机场发现没有航班及座位信息;代下单订酒店,到酒店后发现没有预订无法入住……消费者不仅没获得相应服务,还可能蒙受经济损失。
  代下单服务暗藏一定消费风险,一些优惠权益仅限于特定客户,中间商以此牟利属于违约,若存在灰色交易则涉嫌非法经营;代下单模式下,建立合同关系的并非消费者和商家,而是中间商和商家。如果出现商品或服务质量等纠纷,由于下单主体和实际使用主体不同,责任难以厘清,会给消费者维权增加难度。在代下单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费者提供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地址等信息,这也给个人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
  如何让消费者远离代下单陷阱?首先,消费者应保持理智与警觉,审慎选择使用代下单服务,多方了解商品或服务真伪,不要过分贪图便宜,以免被骗;对于涉及个人信息和支付安全的环节,更要提高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或遭受经济损失。其次,网络平台应履行好主体责任,对代下单服务网店加强审核和管理,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和良好的信誉记录;对风险信息和信用存疑的代下单服务行为,既要及时提示消费者,又要积极完善消费者维权渠道,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厘清代下单服务合法边界,规范其经营行为,对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整治,同时建立投诉举报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商家应当畅通优惠渠道,尽可能向消费者展示完整的促销信息,让消费者直接享受优惠,而不是选择代下单服务。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代下单服务合法边界须厘清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