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非遗表演迎客来 民俗文化入心间
作者:李燕京 文/摄
图片
图片

图一: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在进行中幡表演。
图二:孩子们与舞狮表演者进行互动。
■本报记者 李燕京 文/摄
  春节期间,热闹的庙会成为了北京市民感受传统年味的好去处。在众多精彩的活动中,非遗表演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游客,尤其是孩子们,对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大年初二,北京首钢园庙会现场锣鼓喧天,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观众,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正在进行。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时而跳跃、时而翻滚,眼睛“炯炯有神”,毛发随着动作抖动。孩子们或被抱着,或坐在家长的肩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舞狮,小脸上满是惊叹与兴奋。
  一个6岁的小男孩兴奋地拍着手喊:“厉害,太酷啦!”表演结束后,小男孩的妈妈对记者说:“带孩子来庙会就是想让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没想到孩子这么喜欢舞狮表演,这已经是看的第二场了,还要等着看下午的表演。”
  北京模式口庙会的民俗表演同样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几位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扛着数米高的中幡健步走上场。中幡上装饰着色彩鲜艳的缨穗和铃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表演者们将中幡高高抛起又稳稳接住,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人目不暇接。中幡在他们手中时而旋转、时而飞舞,铃铛声清脆悦耳。孩子们被中幡表演的惊险刺激所震撼,不时地发出阵阵惊呼。一个小男孩兴奋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哇,这是怎么做到的?”
  庙会上,抖空竹、撂跤等项目也都备受瞩目。抖空竹的表演者双手熟练地操控着两根细长的竹棍,空竹被高高抛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精准地落回竹棍之间,空竹在他们手中飞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响,如同一架小型的螺旋桨。孩子们跃跃欲试,在表演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尝试着抖动空竹,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专注与热情丝毫不减。
  撂跤场上,两位跤手扎着传统的跤衣,相互对峙,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随着一声清脆的口令,他们迅速扭抱在一起,施展着各种巧妙的技法,或勾腿、或背胯,每一次精彩的过招都引得周围观众齐声喝彩。孩子们被这激烈的对抗所吸引,纷纷围到场地边缘,为跤手们加油助威,小小的拳头攥得紧紧的,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这场激烈的角逐之中。
  这些非遗表演不仅是一场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传统文化与孩子们之间的一次亲密接触。非遗表演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相信在未来,这些非遗文化会在孩子们的热爱与传承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永不褪色的文化记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非遗表演迎客来 民俗文化入心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